🚩智己LS9昨天上市了,真的是无惊无喜。你说说,按绝大部分人预期,卖个29.98万起,结果智己还是没有把自己打扮得更出彩,反倒是硬是这么起来——还是不上不下的尴尬价格。这事,我心里早有数,品牌要推新车,要和市场拼,怎么能搞个没有亮点的开局?
说实话,上市当天热度没比五菱那什么星光730高多少,连我朋友看完都说:还没哥几个买车的热情高呢。(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反正琢磨着,LS9这款车从设计到配置,争议点太多。五个点啊:价格、外观、定位、配置、实用性。逐个跟你掰扯一下。
一、价格合理性差点意思
你知道,现在新能源SUV市场,卷得很。理想L9、问界M9都在打价格战。理想的价位在18-30万这个区间,续航标称能跑个1500公里,配置全给足。问界也积极上阵,轴距够宽,续航超过1500公里的版本都能卖(估算的,没看到实锤数据,但心里觉得差不多)。
反观智己LS9,售价在接近30万上下。比他们贵了点,但配置也确实豪华——激光雷达、三电机四驱、双腔空气悬架。问题来了,这种豪华期待带来性价比优势?还是说只是华而不实的堆料?
我多次翻了下笔记:据说国内55%的普通消费者,买车只看300公里续航以内,价格在20万到25万这档。这集体心里其实都明白,30万买个车,续航1500公里还要和脑袋秀折腾,确实太飘。
再说这个品牌力问题,虽然说聪明的都知道上汽做背书,但要真觉得,30万以上国产车买智己能赢?大部分人第一个反应:问界、理想、甚至小鹏也能打个照面。
而且老车主的抱怨也很有代表性——这车价格高开低走,上市价格不靠谱。谁知道等个半年,留点价格空间,城市开开还能接受,车市那么敏感,要不怎么说品牌还是很要命?
你是不是跟我一样,好奇:如果我就要买这个车,花大价钱,啥时候才能算值?(这段先搁一边)
二、外观设计真的是丢人现眼?
这个廉价感论,不绝于耳。对,有点没错。车头无家族语言,也没有什么特色,甚至被人说像模仿不得要领。有人说看不出啥华丽感,我也觉得,封闭格栅配上这个大灯回力镖造型,真是没啥文化底蕴。
我还记得下午跟朋友聊天,他说:设计就像小时候随手画画,随便一画。你要说对比特斯拉、蔚来的流线感,LS9确实差点意思。
想一想,设计要做到独特也不容易。毕竟,市场上的外观流行元素都被模仿得差不多了,说白了,差不多看了就忘。这事我心里没底,毕竟那廉价感其实也有可能,是为了控制成本。反正,我就想问:这么平庸的外观,能撑起品牌形象么?
三、车型定位真的乱
这点更玄乎。大家都在想,LS9和LS7价位区间高度重叠。你买9还是等7降价?市场上很多人都不满:为了个新鲜感特意炒作,却发现这车在实际用途上差别不大。
我那天翻了两份试驾体验,宣传的豪华机械按摩座椅,竟然还不错,但实际体验尴尬。激光雷达效果没华为、滴滴、特斯拉那么好,算法也没到达异想天开的水平。
这让我想起,一个销售聊天的时候:激光雷达用好了,有点像高清录像的感觉,但实际用起来,没那么想象中顺畅。
我一直没想过,激光雷达是不是今后会像手机屏幕一样发展得多快。反正,硬件看着,可以,但用起来的体验才是真长久的硬伤。
(这段先不深入,留点悬念)
四、配置堆料虽多,但讲的都不够用的
你知道,汽车的配置,硬件毕竟是硬的,软件才是灵魂。 LS9虽说堆料,但线控转向、三电机这些硬件,似乎都没用上。而宣传的智能感,语音助手比理想、小艺、Nomi都差点意思。
我还看了车友圈,吐槽内饰塑料感太强,门板和扶手硬邦邦,豪华感跑偏了。
对比同价位车型,你会发现,虽然配置看得见,但用起来感受不到。这就好比豪华车里装的多张图纸,而实际开起来骨感。
这个配件堆得挺多,但硬件好,算法不好用,用户体验差,难怪不少人说:这个配置虽然看着豪华,但其实用不起。
五、实用性疑问多(这里重点打个草稿)
这个话题,比较偏鸡肋级别。有人吐槽:洗澡功能?探射灯?是不是太过了点?
我觉得,像这些户外功能或奇怪的特设,在城市里用处不大。况且,冰箱最低温度只有零度,也不能放冷冻食品。
我曾经在朋友的车里试过,冷藏有点麻烦。真要放个冷冻鸡腿,估计要等半天。这点,说实话,挺让人生气的。
也有人猜测,未来会不会加个7座版本?这倒是个合理"的想法。毕竟,买车还看空间,七座更家用,也更符合大部分家庭的需求。
你是不是觉得,这种设计差强人意?或者说,未来真正考虑的实用性,不过是虚有其表?
(这段先到这里,留点空间)
总结点题吧:
这车有争议其实反映了市场对品牌认知+设计+配置+价格的纠结。要我说,没人真看得懂,怕是也没人真需要。
我要问:你觉得,除了花大钱堆料和模仿设计,智己LS9还能找到它的位置么?或者,品牌这块棋,真的是硬仗?
小细节:
就是我昨天翻了几张相册,看到一张LS9的侧面照——车尾那个后轮转向的设计,还挺引人注意的,不知道是不是用料够了,总给我点特别的感觉。
不过有点嫌麻烦,也挺让人困惑,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了啥?
(这段留白为后续解读提供空间)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