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伊亚州州长按下启动键,一辆崭新的比亚迪海鸥电动车缓缓驶下生产线,这座投资71亿人民币的巨型工厂不仅造出了拉美本土生产的第一辆中国品牌新能源车,更宣告了中国汽车全球化的新时代来临。
“目前我们在巴西销量排第四,本地化生产后就能冲击前三了!”比亚迪巴西分公司年轻员工刘明在首车下线仪式现场兴奋地说。尽管连日辛劳让他脸上写满疲惫,但言语中洋溢着自豪。
仪式现场,里约市长爱德华多·帕埃斯的表态更为雄心勃勃:“成为巴西市场的销量冠军是比亚迪的目标,我坚信比亚迪会达成这个目标。”
这一信心源于惊人的市场表现:2022年比亚迪在巴西仅售出260辆汽车,到2025年5月,其纯电车型市场份额已飙升至92.16%,相当于每10辆纯电动车中就有9辆来自比亚迪。
01 拉美最大基地:绿色工厂的“中国速度”
在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占地468万平方米的比亚迪生产基地拔地而起,相当于655个足球场大小。这座总投资55亿雷亚尔(约71亿人民币)的巨型工厂综合体,包括新能源乘用车整车工厂、动力电池模组组装工厂和商用车工厂。
工厂从破土动工到首车下线仅耗时15个月,被巴西媒体誉为“中国速度”的典范。
工厂全部投产后,年产能将达到15万辆,并创造多达2万个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巴伊亚州州长杰罗尼莫·罗德里格斯在仪式中强调:“这座工厂开启了巴中合作新篇章,将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02 从260辆到92%市占率:比亚迪的巴西奇迹
比亚迪在巴西的崛起堪称商业传奇。2022年,这个中国品牌在巴西全年只卖出260辆车,连当地老牌车企一天的销量零头都赶不上。到2024年,销量猛增至7.6万辆,同比增长328%。
进入2025年,比亚迪在巴西市场继续高歌猛进:1-5月销量达3.9万辆,同比增长46%。5月份,比亚迪在巴西汽车品牌零售销量排行榜中跃居第四位,市场份额达9.7%,超越了丰田、现代等传统品牌。
纯电动市场近乎垄断的92.16%份额背后,是比亚迪对巴西市场的深度理解。
以海鸥车型为例,针对巴西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工程师特别强化了空调系统制冷能力30%,并采用防腐蚀性能更强的镀锌钢板。考虑到巴西消费者对音响系统的偏爱,比亚迪与当地知名音响品牌Selenium合作开发专属音响系统,功率提升至800W。
03 十年深耕:本地化战略的成功密码
比亚迪巴西分公司总经理李铁道出成功背后的艰辛:“巴西排名前15的汽车品牌都有自己的本地工厂,而比亚迪仅凭进口车就做到销量前四,市场份额9.7%,这堪称奇迹!”
成功并非偶然。早在2013年,比亚迪就在圣保罗开设首个办事处,但没有急于销售乘用车,而是首先在光伏、大巴、电池、轨道交通等B端业务布局。这些业务让比亚迪成功融入当地市场,为乘用车销售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优势的本地化落地更体现在动力系统的创新上。工厂引入的DMO超级混动平台经过针对性调校,其发动机可兼容巴西广泛使用的E100乙醇汽油。
在圣保罗做贸易的罗德里戈分享了他的体验:“2023年我买第一辆元PLUS时,朋友都笑我买‘不知名品牌’。但现在他们看到我的车充电成本只有燃油车的1/5,保养还便宜,全都来打听怎么买。”
04 全球布局:从巴西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
巴西工厂的下线仪式恰逢比亚迪海外战略全面收获期。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遍布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在泰国、匈牙利等地的生产基地相继投产。
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海外销售47.21万辆,同比激增132%,预计全年海外销量将突破80万辆。
为支撑全球化战略,比亚迪还组建了自有滚装船队,其中6艘已正式投入运营。这支“海上铁军”使从中国到南美的运输时间缩短了12天,成本降低18%。
巴西工厂的投产也具有战略前瞻性。随着巴西计划2026年将电动车进口税率提升至35%,比亚迪的本地化生产不仅规避了关税壁垒,更通过就业创造和技术转移实现了与区域的深度绑定。
正如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所言,卡马萨里工厂是“拉丁美洲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新起点”。当中国企业开始主导产业规则制定,一场由技术驱动的全球汽车格局重构已然加速。
巴伊亚州州长杰罗尼莫在首车下线仪式上盛赞:“这座工厂掀开了巴西工业史上新的一页。”
滚装船队跨越重洋,将刀片电池和智能座舱技术带到南美;圣保罗街头行驶的比亚迪电动大巴,里约经销商利用宋PLUS外放电功能制作的爆米花——这些场景勾勒出中国新能源技术全球化的真实图景。
巴伊亚州州长杰罗尼莫说得深刻:“这座工厂掀开了巴西工业史上新的一页。”它证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具备全球运营能力,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为全球绿色出行贡献中国方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