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启用,电动车可反向供电

【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在青岛正式投用,绿电自给自足还让新能源汽车反向供电】

你听说过建筑不仅自己发电,还能让电动汽车反过来给它“喂电”吗?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已经落地的现实。6月24日,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在山东青岛正式启用。这座高117米、共23层的建筑,不靠传统电网供电,完全依靠绿色能源实现自给自足,甚至连淘汰的新能源车电池、员工上班开的电动车,都成了它的“移动电源”。

青岛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启用,电动车可反向供电-有驾
青岛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启用,电动车可反向供电-有驾

这座大楼最厉害的地方,是它把零碳玩出了新高度。它不像普通绿色建筑那样,只在屋顶铺几块光伏板就了事——整栋楼的东西南三面外立面,全部采用建筑一体化光伏玻璃幕墙,像穿了一件巨大的“发电外套”。这些玻璃每天能直接产生直流电,就地使用,避免交直流转换的电能损耗,足足供给整栋楼约25%的用电,一年减碳近500吨。

青岛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启用,电动车可反向供电-有驾
青岛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启用,电动车可反向供电-有驾
青岛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启用,电动车可反向供电-有驾

但真正让它称得上“超阶”的,是两大隐藏能源系统。

第一是“电池复活计划”。大楼地下一层,整齐排列着14块从新能源汽车退役的动力电池。它们每天进行一次充放电,白天存下光伏多发的电,深夜则以每度两毛二的超低价吸纳电网中没法消纳的清洁电,等到高峰时段或阴雨天再释放出来。这些电池虽然退役,但依然健康,而大楼为它们配备了“溺水式安全系统”:一旦某块电池发热异常,系统会瞬间将其沉入楼下水池,隔离风险。

青岛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启用,电动车可反向供电-有驾
青岛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启用,电动车可反向供电-有驾

第二是“车辆反哺电网”。这可能是整栋楼最酷的功能:员工开车上班,停进全自动极速停车系统,不只人下车、机器人帮你泊车,更关键的是,车辆停稳后,一个碗口大小的充放电装置会自动连接底盘,车辆剩余电量可以反向输送给大楼。系统每天调度300辆车,每辆提供10度电,就解决了大楼近一半的能耗。车主呢?还能每度电赚1块2的差价。这哪是上班,简直是开着“充电宝”去打卡。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套高度数字化的能源管理系统。楼内分布近24000个微型传感器,替代传统开关,实现人、光、空调、电梯的全程自动交互——人来了灯亮、人走了灯熄,电梯提前呼叫、空调按需启停。这一切都不需要人工干预。

据项目建设方特来电公司介绍,这座大楼凭借绿电消纳和数字化运营,每年节省2500吨碳排放,投资成本降低20%~30%,运营效率提高30%,用能成本也省了三成。

青岛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启用,电动车可反向供电-有驾

而这座大楼,只是中国零碳变革中的一个缩影。

几乎同一时期,广东大三门岛也从依赖柴油发电的“用电困难户”变身“绿电海岛”。光伏+风电+储能组合拳,让岛上电价从每度3元降到0.62元,多出来的电还能卖给电网。山东济南则启动了全国最长的跨市供热工程,把聊城发电厂的余热引到济南,减少碳排放360万吨。就连贵州的贵安智算中心,也实现100%绿电供能,浸没液冷+光伏风电微电网,一年省煤3200吨,相当于种树80万棵。

青岛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启用,电动车可反向供电-有驾

有分析指出,这些项目共同勾勒出一个新趋势:零碳不再只是政策热词,而是正在落地成一个个具体场景——建筑、交通、岛屿、数据中心,甚至是一座城市,正逐渐联成一张高效、清洁、智能的能源网络。

正如一位能源研究者所说,这座大楼不只是一座建筑,它是一个完整的能源生态系统。它告诉我们,未来的城市,或许真的可以既不停电,也不排碳。

青岛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启用,电动车可反向供电-有驾

电,从此可以更聪明、更友好。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