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到头了,比亚迪也终于说“不干了”,把今年销量目标猛砍90万辆,这里面究竟藏了多少门道?
估计不少人看到比亚迪这波操作都心头“咯噔”一下:哪个大厂还会主动把自己的目标降一大截?难道说比亚迪不牛了吗?一边半年报刚刚亮相,成绩单上亮晶晶地写着“上半年营收超3700亿元,利润又多赚了一个小目标”,一边突然给全年目标泼下一大盆冷水,直接砍掉16个百分点。这是外面看热闹,里面其实是一出真心热闹的“内卷反击战”。咋了,比亚迪竟然自己“破圈”了?
其实,今年车圈比拼那叫一个刀口舔血。你但凡去四儿子店打听打听,销售们见面第一句话八成是:“哥,价格还得再谈谈。”上半年,比亚迪按着油门冲,赚了钞票、利润也进账,车卖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总共干了286.39万辆,表面数字非常唬人。可一算账,这进度条只走了一半出头——52%。离原来定下的550万辆目标,还差着山高水远。要照这样算剩下四个月得一个月卖出近66万辆,往年最高纪录都没摸过这数,要命不要命,这不是让销售连夜喝红牛喝秃了吗?
把目标一下子下调到460万辆,再平均一算,每个月要卖大概43万辆。这就合理多了,不至于让人吐血加班,还能过个太平年。摆在比亚迪面前的局面大家都懂。下半年,车市继续开打价格战,朋友变对手,一口咬住“性价比”不放。吉利、零跑都发力,10-15万价位段直接贴脸杀,比亚迪的招牌车型空间被挤压得只剩一个“哎妈呀”。更扎心的是,比亚迪往高端搞了个豪华品牌,本以为自己能“鲤鱼跃龙门”,谁想到叫好声一片,钱却没挣到兜里,销量成了纸上谈兵。
其实,比亚迪没被打倒,只是被现实按在地上搓了搓。数据一摆,上半年一辆车平均净赚7200元,比去年少了15%。为啥?人家老板直接定调:“以价换量”。这主意短期能把量搞上去,利润毕竟缩成了小脚老太太——想冲原有目标,只能玩命“卷”,你卷别人也卷,卷到最后,都是耗自己血条。不仅账上数字难看,年终财报直接被集体吐槽“你这净利润缩水了啊”,什么股价、口碑都得遭殃,分分钟被扣上“内卷大王”的帽子。算一算,不划算。
再说了,账面还得盘一盘。自打6月份响应国家新政,比亚迪采用了“60天账期”,相当于是跟供应商结账不再拖着了,不像以前拖着不还钱等着银行白送利息。结果,八月份开始,账上还的钱直接翻倍,现金流开始绷紧了。真要往前死冲猛干目标,做大产能,搞扩张,都得靠借钱,可这不是无息了,全是有息债务。越搞越多,最后给财务平县雷,哪天一响,粉丝和股民心脏肯定受不了。
这么看,比亚迪主动调低“flag”,其实是个挺聪明的自救方式。不是谁家厂里都能硬着头皮说“不卷了”,有些人还在追着“越大越好”,结果拖垮自己。比亚迪这一招“以退为进”,等于调个头,把压力卸下,重整旗鼓,专心搞好现金流,不让钱变成纸上富贵。等到明年经济环境一转暖,再出来放大招不是更香吗?
不得不说,现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环境,真比麻将桌上还刺激,谁都想着底牌能憋死全场,奈何大家手里都是点炮输家。哪儿来的“遥遥领先”,全靠血拼换来的。当大家都在拼价格、卷配置,靠补贴走路的时候,比亚迪转移阵地,把眼光放到了海外市场。看半年战绩,出口63万辆,比去年翻了一倍多。在国内稳住脚跟,在国外悄摸发力,这算盘不能说不精。有人说,这就是“分散风险”,让“蛋糕”别只放在一个篮子里,听上去有点老套,实际真灵验。比亚迪就像把大饼掰开,一边吃一边存。
有人问,比亚迪这样做,是不是“认怂”了?其实大可不必上纲上线,人家老板心里跟明镜似的。主动降标,是为了避免无谓内耗,不让利润流失在无休止的价格拉锯里。等潮水退去,谁在裸泳就一清二楚。现在省点劲儿,集中资源搞研发、抓管理、保现金,撑过这几个月的“高压锅模式”,再往前看不就是一片新天地?至于豪华品牌卖不动,是不是国人还没习惯花大钱盲信新能源车?还是消费升级步伐没跟上?这些也挺值得琢磨,大家不妨留言聊聊。
这些厂商有点像饭馆比拼价格,菜单越卷越薄,最后买单的总归是自己。现在比亚迪按下“暂停键”,也给市场留了口气——拼到底,反而大家都累,市场也鸡飞狗跳,不如冷静整顿。
所以,见到比亚迪果断下调目标,是怕了么?未必。往后看,比亚迪国内市场份额还在涨,国外更是一马当先。年头紧日子也许熬一熬就过去,等再来一波新能源红利,谁笑到最后还真说不准。
兄弟们,你们觉得,比亚迪这波操作明智不?目标降了,是稳了还是怂了?如果是你,愿意下场“卷”还是稳一波慢慢来?不妨留言谈谈,你的想法才是咱这场大戏的主角。反正,打工人反内卷,连大厂车企都开始学会“示弱”,这才是生活的真相——不和市场死磕,聪明人都得留点力气“蓄谋已久”,明年说不定见分晓。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