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有个事儿,让不少想买新能源车但预算又有点紧张的朋友们,心里开始活泛起来了。
那就是华为的汽车“朋友圈”,也就是鸿蒙智行,好像要推出一款更接地气的新车了。
咱们都知道,华为现在搞的问界、智界、享界,车是真不错,智能化水平没得说,但价格也确实摆在那儿,最便宜的问界M5,也得二十三万起步。
这个价格,对于很多普通工薪家庭来说,确实需要咬咬牙,甚至超出了预算。
大家心里都在琢磨,华为能不能出一款车,让咱们这些预算在十五到二十万之间的人,也能体验一把鸿蒙系统的智能座舱和华为的高阶智能驾驶呢?
现在看来,这个愿望可能真的要实现了。
华为这次找来了咱们国家汽车行业的“老大哥”——上汽集团,两家巨头联手,准备打造鸿蒙智行的“第五界”,也就是“尚界”。
而他们的头一款作品,尚界H5的实车照片,最近已经在网上传开了,据说今年九月份就要正式跟大家见面。
这台尚界H5,从目前曝光的信息来看,可以说是精准地瞄准了咱们老百姓的钱袋子。
首先从个头上看,它的长宽高分别是4780毫米、1910毫米、1664毫米,轴距是2840毫米。
可能光说这些数字大家没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它属于一台中型SUV,比同是华为系的智界R7要小了一圈。
在汽车行业里,尺寸往往和成本直接挂钩,车身小一点,意味着用的钢材、铝材就会少一些,生产制造的难度和成本也能相应地降下来。
这对于最终的售价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再来看看它的长相。
现在的很多新能源车,都喜欢用那种贯穿式的日间行车灯,一条线从车头左边拉到右边,看多了确实有点审美疲劳。
但这台尚界H5偏不,它用了分体式的大灯设计,上面是细长的日间行车灯,下面是远近光大灯组,显得很有精神,也很有辨识度。
整个车身的线条非常圆润、饱满,没有什么特别锋利的棱角,看起来很敦实,很有亲和力,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
当然,最关键的东西它可一点没省,在车顶最显眼的位置,我们能清清楚楚地看到一个激光雷达。
这个小小的“鼓包”可不简单,它就像是这台车的“千里眼”,是实现高阶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核心硬件。
这意味着,尚界H5虽然定位可能更亲民,但在智能化水平上,依然是华为ADS的顶尖水准,高速、城区领航辅助驾驶这些功能,大概率都会配上。
这就等于华为在告诉我们:价格可以商量,但智慧和安全,绝不打折。
车尾的设计则回归了家族风格,用上了贯穿式的尾灯,晚上点亮后,一眼就能认出这是鸿蒙智行家族的成员。
看完了外观,我们再结合之前流出的一些内饰谍照,来探究一下车里的情况。
车内的整体风格还是我们熟悉的华为味道,简洁、科技。
一个样式新颖的双幅式方向盘,前面是一块液晶仪表盘,中控台的C位则是一块尺寸非常可观的悬浮式大屏,鸿蒙车机系统的流畅顺滑和丰富生态,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但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在这么强调科技感的内饰里,尚界H5居然在中央通道区域,保留了一整排的物理按键。
这一点,简直要给设计师点个大大的赞。
对于咱们开车的人来说,尤其是老司机,实体按键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是触控屏无法比拟的。
比如在开车时想调一下空调温度、风量,或者切换歌曲,伸手一摸就能盲操作,视线完全不用离开前方道路,这多安全。
而如果全靠屏幕,你还得低头去找对应的菜单,点好几次,非常分心。
这个设计的保留,说明尚界H5非常注重实用性,真正考虑到了驾驶者的日常使用习惯。
此外,从谍照看,它似乎只提供了一个手机无线充电面板,旁边空出的位置,或许是为传统的换挡机构预留的,这也体现了它务实的设计思路。
最后,也是大家最关心的动力和续航问题。
尚界H5非常聪明地提供了两种动力方案,让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选择。
第一种是增程版。
它搭载了一台1.5升的发动机,但这台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它的唯一任务就是发电,像一个随车携带的“超级充电宝”。
真正负责驱动车辆的,是电动机。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在日常驾驶中,能享受到纯电车那种安静、平顺、提速快的驾驶感受。
它的纯电续航里程有181公里,这个数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覆盖日常上下班通勤、接送孩子、周末去趟超市是绰绰有余了,基本可以实现城市里用车不烧油。
而当你需要跑长途、回老家的时候,也完全不用有任何续航焦虑,因为有发动机这个“充电宝”在,只要有加油站,它就能一直跑下去,彻底告别了节假日排队等充电桩的烦恼。
第二种是纯电版。
如果你家里有方便安装充电桩的条件,或者就是纯粹喜欢电车的零排放,纯电版也为你准备好了。
它提供了两种功率的驱动电机,分别是150千瓦和180千瓦,动力表现肯定不会让人失望。
更关键的是,它的纯电续航里程最高可以达到655公里(CLTC工况),这个续航水平在同级别的纯电SUV里,也是相当出色的了,足以应对绝大多数跨城出行需求。
所以综合来看,尚界H5的定位已经非常清晰了。
它就是华为和上汽联手,为广大普通消费者量身打造的一款高性价比智能SUV。
它用华为顶级的“大脑”(鸿蒙座舱和高阶智驾),配上上汽集团强大的“身躯”(成熟的生产制造工艺和成本控制能力),目的就是在20万元以内的这个主流市场上,掀起一场新的风暴。
它告诉我们,智能汽车不一定非要高高在上,也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果9月份发布时,它的起售价真能给我们一个惊喜,比如说定在18万元左右,那对于同价位的其他车型来说,无疑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