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新能源车销量攀升,上汽电动化转型迈向新阶段
2025年10月,上汽集团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单月销量45.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卖了20.7万辆,占比接近一半。 这意味着,上汽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 这个数字背后,是中国传统汽车巨头转型之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上汽集团1-10月累计销量达到364.7万辆,同比增长19.5%。 其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达到64.4%,也就是说,每卖出三辆上汽汽车,就有近两辆是自主品牌。 这个结构变化显示出上汽已经摆脱对合资品牌的依赖,自主板块成为真正的增长引擎。
在海外市场,上汽同样表现抢眼。 1-10月海外累计销售86.2万辆,其中MG品牌在欧洲市场交付25万辆,同比增长超20%。 在瑞士市场更是创下645%的惊人增长。 这些数字表明,中国汽车品牌正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
上汽新能源车的爆发式增长并非偶然。 智己汽车10月销售1.3万辆,同比增长31.3%;上汽乘用车新能源车销量3.7万辆,同比增长154.6%;上汽通用新能源车销量超1.2万辆,同比增长144.8%。 各个品牌的新能源车型都在快速上量。
这种全面开花的局面,源于上汽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 近十年来,上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投入超过1500亿元。 其推出的“魔方电池”系统创造了“零自燃”纪录,DMH超级混动技术使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6.3%。
上汽的转型还体现在组织架构的调整上。 公司对自主品牌乘用车和商用车业务进行了重组,成立大乘用车板块和上汽商用车板块,全链条打通产品定义、开发、生产和销售环节。 这种改革提升了决策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
在产能布局方面,上汽宁德基地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车身车间拥有600多台智能机械手,焊接自动化率达到99%。 智能制造为高质量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上汽与奥迪的合作也进入新阶段。 双方联合开发高端智能电动新车及智能数字平台,这是上汽自主研发技术首次为豪华品牌赋能。 上汽大众安亭生产基地正在向电动化生产中心、研发创新中心和智能制造中心转型。
上汽通用五菱以12.3万辆的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巩固在大众市场的优势。 其产品覆盖从5万元以下的微型电动车到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矩阵。
在混动技术领域,搭载HEV混动系统的MG Hybrid+家族9月海外销量突破2万辆,同比增长322%。 这表明上汽不仅在纯电领域有所建树,在混动技术输出上也取得实质性进展。
上汽大通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10月销售近2万辆,同比增长47.9%。 其新能源车销量近6500辆,同比增长133%,显示出商用车电动化转型的加速。
从市场反馈来看,新一代智己LS6成为20万级新能源中大型SUV领域的爆款车型。 别克新能源车型至境L7在预售阶段未公布价格和配置的情况下,就收获2万辆盲订订单。 这些现象说明消费者对国产高端电动车的接受度在提升。
上汽的海外战略不仅停留在销售层面,还在当地建立了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这种本土化运营模式使其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为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在供应链方面,上汽通过垂直整合降低了成本。 从电池、电机到电控系统,上汽都在加快自研自产步伐。 这种全产业链布局增强了其在价格战中的抗风险能力。
数据显示,上汽自主品牌在10月单月销量达30.6万辆,同比增长22%。 其中上汽乘用车国内销量激增234.4%,反映出国产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提升。
上汽的转型之路为中国传统汽车企业提供了参考样本。 从组织架构调整到技术研发投入,从国内市场深耕到海外市场拓展,上汽展现了一个传统车企向新能源时代转型的完整路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