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发“去中国化”通知,美国工厂大换血,供应链绕道墨西哥引热议

2025年,特斯拉发出了一份“去中国化”通知。这个消息在全球汽车行业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我觉得这事来得突然,也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特斯拉发“去中国化”通知,美国工厂大换血,供应链绕道墨西哥引热议-有驾

根据他们的内部指令,特斯拉要求他们的美国工厂。在未来的一两年里,要全部换掉中国制造的零件。消息刚出来,大家就吵开了。有些人觉得,马斯克这次也要“选边站”了。但是也有人怀疑,这种看起来很坚决的“断开”,究竟是他自己想做的,还是被逼无奈才这样?我个人觉得,主动的可能性不大,更像是不得已而为之。

特斯拉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几个月前,通用汽车就说要在2027年把中国零件全部清零。Stellantis等其他车企也跟着做了。那时候,美国的汽车行业好像刮起了一股“离开中国”的风潮。我觉得这股风潮的后面,不是生意上的自然发展。它其实是在政治压力下,大家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这让我感到挺无奈的,政治总是喜欢插手商业。

特斯拉发“去中国化”通知,美国工厂大换血,供应链绕道墨西哥引热议-有驾

美国政府这几年一直提高对中国的关税。电动汽车的关税一度到了100%。电池等重要零件也面临超过25%的高关税。《通胀削减法案》也清楚地写着。只有用了本地电池零件,而且达到一定比例的车。才能拿到每辆7500美元的税钱优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特斯拉不改变它的供货链。它的成本会高很多。它可能也拿不到政策优惠,甚至进不了市场。

马斯克以前说过很多次,他反对高关税政策。他甚至去游说,想改变这个情况。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的巨大影响下。就算他是全球最有钱的人,马斯克也很难自己一个人不受影响。我觉得他心里肯定也很憋屈。马斯克还深深参与了美国的太空和军事项目。他在政治上很难保持中立。因此,这次的“去中国化”,表面上是把供货链重新整理一下。但是特斯拉这家公司在政治的压力下,为了保护自己而做出的行为。我觉得这完全是身不由己。

特斯拉发“去中国化”通知,美国工厂大换血,供应链绕道墨西哥引热议-有驾

尽管特斯拉表现得很坚决。这个“去中国化”真的能顺利进行吗?我觉得结果不会太好。从数字来特斯拉在北美工厂用的零件。大约一半都是来自中国。其中,20%是中国直接出口的。还有30%是中国供应商在墨西哥工厂生产的。这些零件可不是一般的螺丝钉。它们包括电池、电动机、温度管理和一体化压铸底盘等核心系统。宁德时代给特斯拉提供磷酸铁锂电池,甚至计划用在美国生产的Cybertruck上。三花智控也提供了八成多的热管理零件。拓普集团的轻量化底盘技术,更是特斯拉能高效生产的基础。这些“中国制造”的东西,真的不只是一些普通的零件。它们已经深深地融入了特斯拉的生产体系,像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想把它抽离出来,谈何容易?

上海超级工厂的本地化率超过95%。它有四百多家本地供应商,每55秒就能生产一辆车。这个工厂不仅帮特斯拉度过了产能危机。它还成了特斯拉在全球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生产典范。有些分析师说,Model Y在中国生产的成本,比在美国生产要低65%。它的售价也便宜了六到八万元人民币。如果特斯拉硬要换掉这些已经很成熟的供应商。它不仅要面对成本大幅上升的风险。产能也会不稳定。还可能因为技术上出现断层,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我真替他们捏把汗。

特斯拉发“去中国化”通知,美国工厂大换血,供应链绕道墨西哥引热议-有驾

美国零件供应商协会的主席也承认说:“我们不是不想换,但是找不到能直接接替的资源。”印度、越南这些新的生产基地。在生产能力、技术成熟度和物流配合上,都还比不上中国。就算在墨西哥建厂,很多公司的核心技术和管理团队,也还是来自中国。这种所谓的“替代”,在我不过是换了个地方,但本质没变。这简直就是一种“地理魔术”。

在这场“去中国化”的大戏里。有一个小细节很容易被大家忽略。那就是,特斯拉的这个指令,只针对那些在美国工厂生产、卖给美国市场的车型。在中国、欧洲等其他市场。特斯拉仍然非常依赖中国的供货链。上海工厂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还在继续扩大生产。它的储能工厂也已经开始运作了。FSD自动驾驶系统,也正在积极想办法在中国使用。这种“两套标准”的做法,就显示出特斯拉在政治和商业之间,是多么难做平衡。它必须听美国政策的话。也要保住它在北美市场的大份额,特斯拉在美国纯电动车市场的占有率快到一半了。它绝对不能因为政策问题,就丢掉自己的主场。它又离不开中国供货链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它更不想放弃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想想都觉得它两头为难,真是骑虎难下。

特斯拉发“去中国化”通知,美国工厂大换血,供应链绕道墨西哥引热议-有驾

我们现在看到了一个“表面上断开,实际上还依赖着”的供货链把戏,正在发生。特斯拉计划在墨西哥建一个新工厂,一年能生产一百万辆车。中国的供应商早就已经在墨西哥建好工厂了。将来,很可能出现一个“中国零件,然后在墨西哥组装,最后在美国卖”的弯路模式。这个做法,既满足了“不是中国制造”的政策要求。它也保持了和中国供货链的实际合作。这真是挺有意思的,想方设法绕过限制。

就像一位业内人士说的那样:“马斯克不是在选边站,他只是在想办法找一条路。”在全球化的这张大棋盘上,企业必须在政治和商业的缝隙里,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我觉得,能活下去,永远都比选一个立场更重要。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特斯拉发“去中国化”通知,美国工厂大换血,供应链绕道墨西哥引热议-有驾

特斯拉的“去中国化”,表面上是把供货链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但它的本质,其实是在政治压力下,商业上做出的让步。它既不是真的要完全断开。也不是简单地选边站。我觉得,它更像是在全球化遇到阻力时,企业为了救自己而做出的调整。这场较量里,我觉得不会有真正的赢家。如果特斯拉硬要推进“去中国化”。它会面临成本变高、竞争力下降的风险。美国的消费者,可能也只能买到更贵,但是质量却不那么稳定的电动车。中国的供应商,虽然短期内会受到一些压力。他们也可能因此加快走向全球,去欧洲、日本、韩国等市场。这感觉就是大家都有损失。

最重要的是,全球的供货链,是市场规律和追求效率的结果。它绝对不是政治命令,就能随便切断的。当制造业被地缘政治给“绑架”了。企业、消费者,甚至整个行业,都要为此付出代价。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也让人很心疼。马斯克这把刀,看起来是砍向中国的供货链。但它其实是悬在特斯拉自己头上的。这场“去中国化”能不能成功,已经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了。它是一个政治和经济混在一起的难题。

特斯拉发“去中国化”通知,美国工厂大换血,供应链绕道墨西哥引热议-有驾

在全球化已经很深的今天,任何想用行政手段把市场分开的做法。最后都可能变成一个“成本越来越高,竞争力越来越弱,市场越来越小”的坏循环。我觉得这种做法,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