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星汽车梦断中国市场:亏损激增,月销量仅个位数,退市危机隐现

说起造车新势力里的“败家子”,极星(Polestar)要是自称第二,恐怕没人敢抢第一。这个头顶吉利、沃尔沃双重光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顶级富二代”,风风光光在纳斯达克敲了钟,结果回头就在中国市场演了一出自由落体。

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说惨不忍睹都算客气了,净亏损高达11.93亿美元,而偌大一个中国市场,总销量竟然只有区区69辆。你没看错,就是69。更离谱的是,到了6月份,这个数字缩水到了个位数:6辆。这业绩,随便找个三线城市的经销商,一个下午都不止卖这点。

八年前,它横空出世,剑指百万级豪车,被吹捧成“特斯拉最强挑战者”。八年后,它在中国几乎销声匿迹。搞得吉利掌门人李书福都忍不住自嘲,说极星的存在感低到连黑稿都懒得写它。一个手握天胡好牌的品牌,怎么就能打到彻底崩盘?这故事,得从头说起。

钞票粉碎机

咱们先看一组能让心脏骤停的数字。从2020年到2024年,短短四年,极星汽车累计亏了超过51亿美元。光是2024年这一年,就烧掉了20亿美金。这笔钱,都够一个新势力从画PPT到把车量产出来了。

极星汽车梦断中国市场:亏损激增,月销量仅个位数,退市危机隐现-有驾

更魔幻的是它的生意经。去年极星在全球卖了4.49万台车,听着还行。但拿20亿美元的亏损一除,好家伙,每卖一辆车,公司就得净亏超过4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超过30万。这哪是卖车啊,这分明是贴钱送瘟神,关键是连吆喝声都没听见几句。

这么个烧钱法,家里有矿也顶不住。到2024年底,极星的总资产只剩40.54亿美元,总负债却高达73.83亿美元,妥妥的资不抵债。去年行业报告说,新能源车企的平均亏损率大概15%,而极星,早就把这个平均线甩没影了,亏出了一个新境界。

高端局里当显眼包

一个品牌混到这份上,问题肯定是系统性的,但极星的病根,说白了就俩字:拧巴。从品牌到产品,它就像一颗找不到北的“北极星”,全程瞎转悠,就没踩对过一个点。

故事的开篇,极星的姿态摆得那叫一个高。2017年,首款车极星1亮相,一台混动GT轿跑。定价突出一个“你们高攀不起”:欧洲15.5万欧,美国15.5万刀,到了中国,直接干到145万人民币。这价格,比当时最顶配的特斯拉ModelX还贵10万。

极星汽车梦断中国市场:亏损激增,月销量仅个位数,退市危机隐现-有驾

为了显得自己珍贵,还搞限量发售,全球每年就500辆。当时不少人觉得这招高,对标老大能抬身价,限量能造稀缺感。可市场压根不买账,消费者普遍觉得这车标价虚高,一个新牌子根本撑不起这个价。最后这车到底卖了多少成了谜,但那每年500辆的限额,大概率是没完成过,2021年就草草停产了。

从云端跌落泥潭

一看高处不胜寒,极星赶紧往下走,试图接点地气。2020年,主打走量的极星2上市,定位纯电轿跑,定价29万到46万,矛头直指当时如日中天的特斯拉Model3。结果这次转型,问题更大了。新车刚上市,就有车主爆料,车开着开着会突然断电“趴窝”,这对于新品牌可是致命伤。

极星只能紧急召回。但这只是开始,在后面的几年里,极星2成了召回名单的常客,从2020年到今年5月,反反复复因为各种问题被召回。有车主开玩笑说,这车回厂的频率,比手机系统更新都勤快。有数据显示,极星2的召回率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倍多,设计制造能力让人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质量拉胯,销量自然一败涂地。上市三年,累计销量不到10万台。而它的对手Model3,光2021年一年全球就卖了50多万辆。这时候再提什么“对标Model3”,自己听着都脸红。两次失败,让极星彻底乱了方寸,轿跑不行就搞SUV,于是有了70万的极星3和30万的极星4,但都反响平平。

极星汽车梦断中国市场:亏损激增,月销量仅个位数,退市危机隐现-有驾

空有全球梦一身公主病

产品定位的混乱背后,是管理和战略的彻底失焦。极星从一开始就想做“全球品牌”,中国、欧洲、美国三线作战,结果步子迈太大,哪个市场都没站稳。尤其在中国这个“修罗场”,极星更是水土不服。这里的新车比新款手机还多,价格战打得飞起,极星这种定价高、产品力又没啥惊喜的“洋品牌”,根本玩不转。

国内业务的溃败,很大程度上因为中国团队就是个“传话筒”。有内部员工吐槽,中国区几乎没决策权,屁大点事都得报给瑞典总部。因为时差,开会得等瑞管团队凌晨上班,等人家慢悠悠回邮件,国内市场的风口早就变了。工厂明明建在中国,有些建材非要从瑞典运过来,又慢又贵。

僵化的流程之外,是中国区领导层频繁“地震”。八年换了七任CEO,平均一年都干不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帅,根本不可能有长期规划。而在另一个关键市场美国,特朗普总统上任后推行的贸易壁垒,直接给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加了高达100%的关税,极星只能硬着头皮去美国建厂,结果脱离了中国高效低成本的产业链,成本居高不下,毫无优势。

结语

眼看这个“富二代”实在扶不上墙,亲爹沃尔沃也失去了耐心。去年2月,沃尔沃将极星的股权从48%砍到18%,把这烂摊子的大头甩给了吉利。李书福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心里估计也是五味杂陈。但为了保住吉利集团面向欧美市场的重要窗口,明知是无底洞也得接着填。

极星汽车梦断中国市场:亏损激增,月销量仅个位数,退市危机隐现-有驾

靠着吉利的持续输血,极星或许还能再撑一阵子。但在残酷的新能源赛道,从来没有谁能靠家底躺赢。特斯拉的崛起,靠的是技术创新和极致的产品定义;比亚迪的成功,源于对本土市场的深刻理解和快速反应。极星的困境,给所有造车新势力敲响了警钟:再硬的背景,也顶不住战略的混乱和产品的拉胯。清晰的定位、过硬的质量和高效的管理,才是活下去的根本。极星的故事,注定会成为行业发展史上的一面镜子,照出那些走过的弯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