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凭什么卖50万?看完智己LS9的供应商名单,我闭嘴了

造车这事儿,越来越像20年前攒电脑。

高手自己焊主板,普通人买个品牌机,而土豪的玩法是,把市面上能买到的顶级CPU、显卡、内存、声卡全买回来,塞进一个最酷炫的机箱,然后对外宣称,看,这就是机皇。

至于这堆神仙硬件能不能兼容,开机蓝不蓝屏,全看主板和系统给不给力。

最近,上汽的亲儿子智己,就干了这么一票。

国产车凭什么卖50万?看完智己LS9的供应商名单,我闭嘴了-有驾

他们推出的那台叫LS9的六座SUV,翻开配置单,简直闪瞎眼。

这已经不是一份汽车的BOM清单了,这更像是全球汽车供应链的复仇者联盟集结点名。

从宁德时代的电池,到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从丹麦B&O的音响,到德国大陆的刹车,再到佛吉亚的那个听起来就很玄学的4D按摩座椅。

每一个名字单独拎出来,都是各自山头的扛把子,都是能让隔壁友商的采购经理流口水的狠角色。

智己把他们攒在一起,目的非常粗暴且直接:用一套看得见、摸得着、吹得响的顶级硬件,告诉所有人,我,智己,是上汽的旗舰,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汽”二代,要打的就是高端局。

这种玩法在商业上叫什么?

叫“资源整合”?

叫“强强联合”?

说白了,就是一种简单粗暴的钞能力宣言。

在新能源这个内卷到冒烟的赛道,新势力们花了近十年时间,一边烧钱一边讲故事,才勉强把品牌立起来。

而上汽这种老牌巨头一出手,就是“我全都要”。

国产车凭什么卖50万?看完智己LS9的供应商名单,我闭嘴了-有驾

这背后是一种典型的“巨头焦虑”和“巨头自信”的混合体。

焦虑在于,眼看新势力们把智能化、用户体验的故事讲得天花乱坠,自己再不拿出点真东西,就真要被当成上个时代的古董了。

自信在于,我几十年攒下的家底和供应链话语权,可不是你们这些PPT公司能比的。

你们要三顾茅庐去求供应商,而我只需要开个集团内部的协调会。

这就是工业底蕴的降维打击。

所以,智己LS9这台车,与其说是一款产品,不如说它是上汽集团的一次肌肉秀,一次供应链实力的阅兵。

它在用行动诠释一个朴素的道理:造车,尤其是造一台看起来很牛逼的车,最快的路径就是把所有牛逼的供应商都变成我的朋友。

这是一种典型的“快种快收”的打法,用最短的时间,构建起最高的硬件壁垒。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把一堆米其林三星大厨关在一个厨房里,就能自动做出一桌满汉全席吗?

还是会因为谁先用哪个锅而打起来?

这就要提到智己或者说上汽,为这桌大餐准备的“锅”和“火”——所谓的“灵蜥数字底盘3.0”。

国产车凭什么卖50万?看完智己LS9的供应商名单,我闭嘴了-有驾

这个名字一听就很互联网,充满了赛博朋克的味道。

据说这是上汽总工程师亲自带队搞出来的,是这台LS9的灵魂。

它的任务,就是把大陆的制动、博世的转向、宁德时代的电池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豪杰”们,统一指挥,协同作战。

这就像攒电脑,你买了英特尔的CPU和英伟达的显卡,最后能不能流畅吃鸡,看的还是华硕的主板和微软的Windows给不给力。

这个“灵蜥底盘”,就是智己的“主板+操作系统”。

上汽的逻辑是,硬件我可以用全球最好的,但软件定义汽车的“软件”,这个灵魂必须是我自己的。

这既是核心竞争力,也是唯一的遮羞布。

如果最后车开起来感觉七零八落,那这块“灵蜥”的招牌可就砸了。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具体的“神装”。

宁德时代的增程电池,号称能干到1500公里综合续航。

这数字什么概念?

国产车凭什么卖50万?看完智己LS9的供应商名单,我闭嘴了-有驾

就是理论上你从北京开车出发,开到上海可能还不用加油。

这对于续航焦虑症患者来说,简直是把药直接喂到嘴里,而且是超大剂量。

速腾聚创的520线激光雷达,这玩意儿就是给辅助驾驶系统开天眼用的。

当别人还在争论128线够不够用的时候,智己直接把参数拉满。

潜台词就是,在硬件层面,我不想给你任何挑刺的机会。

Momenta提供的辅助驾驶算法,作为智己的老相好,理论上应该能把这颗“天眼”的实力发挥到极致。

但算法这东西,就像中药,讲究个调理,不是猛药就一定好。

最终是真智能还是“人工智障”,还得拉到复杂的中国路况上遛遛。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享受型”配置。

丹麦B&O音响,配上智己自家的降噪技术,目标是在车里复刻一个移动的歌剧院。

这玩意儿就像房子的精装修,你说它没用吧,它确实能提升幸福感;你说它核心吧,好像又没那么核心。

最玄乎的是佛吉亚那个全球首发的4D机械按摩座椅。

国产车凭什么卖50万?看完智己LS9的供应商名单,我闭嘴了-有驾

传统的气囊按摩就像找了个实习生捏两下,而这个4D机械臂,听起来像是请了个经验丰富的老法师给你来一套正骨推拿。

跑长途的时候,一边开着辅助驾驶,一边享受着大师级的“马杀鸡”,这种场景想想都觉得很资本主义。

所以你看,智己LS9的产品逻辑非常清晰。

它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阳谋”。

它把所有能体现“高端”的符号都堆砌到你面前。

德国的精密、北欧的格调、中国的续航、美国的智能算法,最后用一个听起来很厉害的自研底盘技术把它们串起来。

它在赌什么?

它在赌今天的消费者,尤其是那些愿意花大价钱买一台国产六座SUV的家庭用户,他们或许不懂复杂的机械原理,但他们一定认识这些如雷贯耳的品牌Logo。

这就像买奢侈品,很多人不是真的懂皮料和工艺,但他们认那个标志。

智己LS9,就是想把自己打造成汽车界的“Logo集合体”,用一套看得见的豪华,来支撑它那颗冲击高端市场的心。

这辆车是上汽的一次豪赌。

赌赢了,智己品牌就能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成为新时代的“别克”或“凯迪拉克”;赌输了,它就会成为一个经典的“堆料翻车”案例,被后来者反复提及。

这台车不是在跟新势力比谁的故事讲得好,也不是在跟传统豪华品牌比谁的标更亮,它在比谁的朋友圈更豪华,谁的攒局能力更强。

最终,市场会不会为这个“全球汽车供应链精华全家桶”买单?

这就要看,当所有的灯光和音响都打开,当这台钢铁巨兽真正跑起来的时候,它带给用户的,究竟是一场和谐的交响乐,还是一锅昂贵的东北乱炖。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