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不久之前,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卡塔尔经济论坛上发表了一项令市场震惊的声明。他表示,自己计划在接下来的五年内继续领导特斯拉,除非遭遇不幸去世,否则他不会离开这个岗位。
这一表态不仅明确回应了近期流传的关于特斯拉在物色新CEO的消息,更重要的是,它向市场发出了清晰无误的信号:尽管特斯拉当前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种种挑战,但马斯克依然会紧握这家电动汽车领军企业的舵盘......
特斯拉的至暗时刻
马斯克宣布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他将继续领导特斯拉。这一消息发布之际,特斯拉这位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头羊正面临着自成立以来的最大考验。
根据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特斯拉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93.35亿美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却下降了9%。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的净利润仅为4.0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大幅下跌了71%。
在全球市场上,特斯拉的交付量也受到了影响,共计交付了33.67万辆汽车,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3%,这一数字也创下了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低记录。
更为严重的是,特斯拉在欧洲几个主要市场的销售量遭遇了急剧下降,其中在德国市场的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竟然减少了76%,情况堪忧。
更为糟糕的是,在意大利还发生了特斯拉展厅被纵火的事件,导致17辆展示车辆被大火吞噬。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反映出马斯克在政治领域的活动给特斯拉品牌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在马斯克身上,政治立场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冲突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到了2024年11月,他接受了特朗普的委任,出任美国效率促进部门(的负责人,其使命在于削减高达1万亿美元的联邦开支。
尽管这个职位是以无薪酬的“特别政府顾问”身份存在,并且任期只有130天,但马斯克还是将特斯拉公司高强度的工作文化——
类似“996”工作制,带到了华盛顿。他不仅坚持每周七天都投入工作,还大幅裁员,减少了将近2万名政府工作人员,并且撤销了多个联邦机构。
这种激烈的变革举措引发了极大的社会争议。更令人震惊的是,马斯克向特朗普的竞选活动捐赠了高达2.5亿美元,并且他还公开声援德国的极右翼政党——选择党,这些举动直接激起了欧美广大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和广泛抵制。
马斯克的政治参与加剧了供应链及政策方面的不确定性,其对DOGE的推崇似乎间接影响了联邦政府的“成本削减”措施,导致美国能源部在充电桩建设方面的拨款减少了23%。此外,特朗普曾承诺的电动汽车补贴也未能如期兑现。
更为严重的是,对进口汽车实施25%关税的措施,导致特斯拉不得不暂停向美国发送部分卡车零部件的运输,并且暂停了对中国消费者销售Model S和X这两款车型。
韦德布什证券公司预测,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可能会造成特斯拉的市场需求长期下滑15%至20%。基于这一评估,该公司把特斯拉的目标股价从550美元调整至315美元。
面对这一系列困境,特斯拉董事会暗中联络了猎头公司,秘密寻找可能的下一任CEO人选。这一消息被泄露后,公司的股价在一天之内急剧下跌了15.4%。
马斯克此次明确表达自己将继续留任的决定,既是对董事会所采取的“秘密行动”的直接回应,也是他为了稳固投资者信心而采取的一项战略行动。
然而,要真正改变特斯拉当前的困境,仅仅依靠CEO不换人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全面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重塑品牌形象,并对战略方向进行全面调整。
一人公司与制度约束的博弈
“除非我离世”——马斯克这一强烈说法,不仅反映了他对特斯拉极强的掌控愿望,同时也揭示了这家科技巨头在内部治理结构上存在的深刻问题。
特斯拉长久以来被看作是“马斯克一个人的企业”,它的成功与遭遇的困境都与马斯克个人紧密相连。这种运作模式在初创期以及快速增长的阶段可能还挺管用,
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领域的日益多元化,缺乏相互制衡的决策体系逐渐暴露出诸多不利之处。
特斯拉公司治理的一个重大缺陷在于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到了2025年4月,当董事会暗中物色新任首席执行官的消息被揭露后,董事长罗宾·德诺姆立即出面反驳,指责《华尔街日报》的相关报道“损害了新闻行业的形象”。
这种近乎本能的辩护行为,暴露出董事会更倾向于保护马斯克的个人权威,而非履行其应有的独立监督职责。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马斯克花费大量时间参与政治活动的那几个月期间,特斯拉的重要决策出现了明显的拖延,这凸显出公司对于单一决策者的过度依赖,并且缺乏一个有效的权力交接和决策辅助机制。
机构投资者纷纷撤资,凸显出市场对特斯拉公司治理隐患的忧虑。具体来说,像贝莱德和先锋领航这样的大型投资机构,它们在特斯拉的持股比例显著下滑。
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贝莱德持股6.1%,先锋领航持股5.8%,但到了2025年,这两者的持股比例分别减少到了3.2%和2.9%。
这种减持现象不仅仅是因为投资者对特斯拉经营业绩感到担忧,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规避所谓的“马斯克风险”。
马斯克在政治方面的不可预知言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的争议行为,以及他同时管理多家要求极高的企业所带来的精力分散,都使得投资特斯拉变得更具不确定性。
即便马斯克宣布会减少参与政治活动,转而专注特斯拉的发展,仍有白宫官员表示“他不会真正远离”,这似乎在暗示马斯克在政府方面的工作还会继续进行。
特斯拉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挑战,那就是控制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马斯克坚信,维持对特斯拉的“适度掌控”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诸如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技术等前沿探索上。
然而,实际情况是,这种绝对的控制权已经开始阻碍特斯拉的转型步伐。一旦首席执行官(CEO)卷入政治风波,公司便难以迅速调整发展方向。而在需要吸纳专业管理人才的关键时刻,董事会却受限于马斯克个人的意愿和决策。
治理结构的改革无法迅速完成,但进行某些调整已经是迫在眉睫。特斯拉可以考虑引入真正的独立董事、设立专业委员会制度,并制定CEO的接班人计划,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改进措施。
更具挑战性的是,如何在保持马斯克那种前瞻性的战略视野和非凡创新能力的同时,防止他个人的风险过度影响到公司的日常运营。这不仅是特斯拉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所有由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创始人领导的企业普遍遇到的难题。
特斯拉的十字路口与电动车产业的重塑
马斯克许下承诺,表示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他将继续掌舵特斯拉。这实际上是一场押注于技术与时间的重大赌博,而这关键的五年,将直接决定特斯拉是能否重回全球科技领军企业的行列,还是会不幸沦为又一个被后来者超越的行业先行者。
中国竞争对手的迅猛发展成为了特斯拉面临的最紧迫挑战。在马斯克被政治风波缠身、特斯拉车型升级陷入停顿之际,中国的汽车制造企业,比如比亚迪、小米、小鹏等,正加快步伐推进技术创新,并大力拓展市场份额。
现在,比亚迪已成功实现固态电池的大规模生产,而问界、极氪等品牌则凭借更符合本土消费者需求的设计以及更具优势的价格策略,不断侵占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电动车智能化领域的快速发展。像华为的ADS系统和小鹏的XNGP系统等自动驾驶技术,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表现已经可以与特斯拉的FSD相媲美,甚至更适应中国复杂多变的道路条件。
如果特斯拉不能迅速推出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新一代产品,那么它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很可能会继续下降。
全球政策风向的变化给电动车产业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特朗普政府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打乱了特斯拉公司的全球供应链规划。同时,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有可能会激起又一轮的贸易争端。
在这样的环境下,特斯拉原本倡导的“全球统一车型”战略遭遇了难题。各个市场因为差异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产品策略及供应链调整。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马斯克利用狗狗币(DOGE)推动的政府开支缩减措施,反而对特斯拉自身的利益造成了损害。美国能源部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缩减,将拖慢电动汽车的普及进程。
这种“政治反作用”现象揭示了一个道理:企业领袖若过度涉足政治领域,很可能落入难以预见的政策陷阱之中。
结语:
五年时光,在汽车行业中显得既漫长又短暂。说它漫长,是因为这段时间足够完成一款汽车产品从研发到上市的整个周期;说它短暂,是因为一旦战略上出现失误,可能还来不及调整就已经过去了。
对马斯克和特斯拉来说,接下来的五年将是一场与时间的激烈竞赛。马斯克需要证明自己能够同时胜任技术创新引领者、企业管理掌舵者以及社会观点领航者这三个重要角色。
而特斯拉则需要证明,它绝非仅仅是一个依靠马斯克个人魅力的品牌,而是一个真正具备持续创新实力的科技企业。
马斯克那句“除非我死了”的坚定誓言,不仅是对投资者的庄严保证,也是对自己设定的一项艰难挑战。在错综复杂的商业与政治环境、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个人意志与制度框架的较量中,特斯拉的未来之路依旧布满未知与挑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