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的东西少一点,‘正’的东西可以再多一些。
文 / 巴九灵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野生的车展。”
快餐厅和便利店时不时飘出饭菜味,打工人步履匆匆,一辆辆锃亮的新车躺在路旁,车型不一,品牌混杂,既有新势力极氪、蔚来,也有宝马、奔驰、奥迪。此处,没有行业的剑拔弩张,只有一幕幕银行地推信用卡般的场景。
展车后面是临时搭建的舞台,装饰以红色为主,氛围音乐动次打次。
舞台一侧的签到台前,时不时排起队伍,人们和工作人员聊了会儿,便扫码领取礼物后离开。也有人坐进驾驶座,摇下车窗与销售简单沟通。
广场中的“野生车展”
这个微型车展位于某物流大厂新建没几年的建筑群门口,已是杭州主城区的边缘地带。离展厅200米处,满载货物的列车呼啸而过。
像这样没有炫酷的场景搭建,没有发布会,没有车模等元素的非官方车展,同事谐谑地下了一个定义:
野生车展。

越来越多的“野生车展”
野生车展并非杭州发明的新物种。
端午假期的时候,一位来自某中西部十八线城市的同事回了趟老家,她在当地最大的商场看到了从未看到的一幕:
零跑、吉利银河、广汽传祺、长安深蓝等十余个汽车品牌的展台出现在商场中庭广场,原本的服装店挂着宣传海报和价格横幅,如同瀑布,“0首付0利率”“直降5.5万,13万开回家”,展台的汽车香薰和一楼美食区的味道混杂在一起。她说“有点像逛庙会”。
商场中的微型车展
野生车展就是如此的朴实无华和接地气。低价和优惠是最显眼的元素。
如果说新能源车扎堆入驻商场,最后演变成临时车展还能理解,但显然野生车展的“下限”并不止于此。
与朝鲜隔江相望的白山市,七月初举办了为期4天的“五粮本草杯”车展。汽车直接密集地趴在白山图书馆的门口,参展车基本上以比亚迪、奇瑞、红旗、一汽丰田、东风日产等国产车或合资车为主,任君挑选。
布展简单粗暴。红底黄字的大展板,铺着红地毯的舞台,跳着扭秧歌,拉着二胡和阮的中老年人,以及充满咆哮声的直播间……飘扬着的“劲爆价”的幡旗肯定少不了——直降六万!0息0首付!地方政府也不忘推一把,只要买车,都会发放面额不等的粮油、家电消费券。
天津滨海文化中心的车展
图源:小巴拍摄
也有厂商觉得这么搞和自身格调不太搭。所以同样是在图书馆办车展,天津滨江新区文化中心凭借其网红属性,其各种镂空透光设计让空间更为敞亮,和造型前卫的新能源车相得益彰。但当价格KT板或横幅出来的那一瞬,立马被打回“野生车展”的原形。
位于杭州半山杭钢热轧薄板厂旧址,废弃的厂房变成了“薄板印象”文创园,里面有老旧的飞机、火车,入驻了工业风酒店、Live house、Hip-hop酒吧,里面不时有文化展览和时装秀,最近开启了一场“赛博朋克式”的文化车展;位于杭氧的老厂房,则被改造成“杭州之星”文创展馆,从去年开始办展,展车被各种文创摊位、以旧换新补贴的政策包围。
在文创基地里办车展,这两年可是头一次见。
还有“公园党”。泉州市鲤城区搞了一个草坪车展,地点在笋江公园。名头还不叫车展,叫“汽车嘉年华”。但凡一个活动关联了“草坪”,必然有音乐节,在泉州本土乐队的嘶吼下,BBA等豪华品牌和小米这样的“流量品牌”也都前来报到。
泉州笋江公园草坪车展
图源:福建省商务厅
特别是今年七月份,五花八门的野生车展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好比三伏天飘起的鹅毛大雪。这个月份由于天太热,是销售淡季,当地政府和主办方就把分散在各地4S店的汽车搬到同一个地方,最好就开在老百姓家门口的商圈、中心广场,方便潜在消费者看车、选购。
而野生车展的背后,是地方车展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地方车展
每年四月底到六月初,是汽车销售的旺季,地方车展也基本集中在这一时期。
以前车圈只认证了两个“正牌”车展——上海国际车展和北京国际车展,一些地方这几年自己举办的车展,相比之下就如同野生车展,媒体也很少跟踪报道。但就在这两年,地方大型车展和各路中小型的新闻和宣传像“井喷”了一样。
一个多月前,小巴就逛了下杭州举办的一场名为CMS的本地车展,颇有一种媲美上海车展的国际范儿,印象中宣传了好几个月,力度明显比前几年大。
CMS杭州车展
询问后得知,车展是厂商组织的,现场工作人员是来自各个4S店的销售,并非车企员工,所以整体比较功利,比如密集的优惠价格、遍地的国补信息。甚至在展厅内和门口,挤满了餐饮摊和信用卡推销。
现场合资车企参与得比较多,喜欢打出价格信息,销售压力应该不小,当被小巴询问销量时屡次被反问“你是不是厂家派来的”。有4S店销售坦言“厂商只要求销量,所以今天定下来会优惠很多”。
但并不是所有参展车企以销售为目的,像不少新能源车企属于直营模式,并没有销售KPI,只希望能收集客户粒子。一些销售也看得比较明白,“其实大家都知道,车展上能成交的很少”。
杭州CMS车展的“热闹”基本可视为全国车展潮的一个缩影。几乎在同一时期,中原车展、苏州车展、重庆车展、厦门车展、深圳车展等等,在全国遍地开花。“五一”期间,80多个城市举办了近百场车展;义乌、徐州、怀化等三四线城市都有自己的高级车展了,虽然大多只有三四个展厅,每个展台只简单搭个背景板,请几个模特走两步。
2025苏州五一国际车展
而在销售淡季,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七月光是大型地方车展就有将近30个。
有城市甚至把车展细分到区一级,如乌鲁木齐水磨沟区、济南市槐荫区、抚州市临川区,都有自己的主题车展。这些区县级的车展分散在万达广场、百联、二手汽车城等等,慢慢地也就变成野生车展。
“今年10月份还会再办一次,到时候找我们免费拿门票。”CMS车展主办方的工作人员提醒道。

膨胀到变形的营销
一场正规车展的成本由场地租金、展台搭建、展台运营、媒体接待这四个“预算黑洞”组成。
以2025年上海车展为例,标准展台租金2200元/平方米,搭建费普通品牌5000元/平方米,大品牌的单位支出则要翻几倍。另外像模特走秀、邀请明星、发布会、媒体投放都要烧钱。如比亚迪在上海车展包下5000平米展馆,总耗资5000万元。
但车展归根到底是一种原始营销。
在大型车展中,车企往往要炫耀前沿技术,展示资金实力和品牌形象。老玩家一旦缺席,很可能会被经销商和消费者认为“不行了”。如某大型合资车企某年因缺席成都车展,当年区域销量缩水15%,像强如可口可乐、苹果这样的宇宙级企业,也得每年老老实实地斥巨资打广告。
所以如果大型车展是一场“点对多”的户外广告,那么下沉到区县、商超、图书馆甚至家门口的野生车展则是“点对点”的销售,目的性和效果更强,这是从撒网式捕捉到精准围猎潜在用户,或者说是某种意义上的“农村包围城市”。
白山市图书馆车展
更何况,局外人很难想象这些野生车展的成本会有多低,一般只要几万元就能办个像模像样的展台,而只要地方政府大力执行“以旧换新”和有意补贴扶持,市政区域的场地租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车企的支出无非在于几块泡沫印刷板、模特歌舞团和扇子等小礼品。
从地方大型车展到野生车展的膨胀,“卷展会”仅仅是车企“卷营销”的一隅。今年以来,自车圈反内卷和国家对智驾摁下紧停键,库存压力颇大的厂商们虽然在价格战上有所收敛,但更血腥的暗战在营销领域却难以停火。
比如既然不能用夸张和误导性的术语过度宣传智驾,“吹牛忽悠贬低”的营销三件套也显得老套,那就大玩“IP营销”“评测营销”,让普通人不明觉厉,以至于最后玩到变形:家用SUV正面硬刚8吨重的卡车头,结果后者被撞翻的反常识一幕,堪比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
无论是下沉到家门口“送鸡蛋”式的销售,还是充满着对立与骂战的情绪式营销,新款车型都以分秒的速度在公众面前不断刷新,但焦虑与挣扎却感觉随时要溢出来,本质是这个本应老实的行业逐渐“快消品化”。
当然了,“野生车展”不是一个贬义词,它能增加地方声誉、提升商圈流量、盘活存量资产、带动周边消费,为市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野生车展也并非由地方政府大包大揽,绝大多数是私营单位自发组织的,更多反映的是各行各业面临周期性变化而极限突破的民间智慧。
它只不过是编辑拍脑袋想出来的一个无聊至极的隐喻:在中国商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终归希望“野”的东西少一点,“正”的东西可以再多一些。
本篇作者 | 徐涛 |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