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再传风声,那个被称为“东瀛战神”的日产GT-R,即将在今年8月26日画上句号。很多人下意识地以为,这是不是日产最近日子不好过,撑不住了?但真实情况,往往比单纯的财务问题更让人无奈。
这一次的暂别,并非因为缺钱,而是输给了时代。越来越严苛的法律法规,就像一道道无形的墙,让这台老将难以逾越。再加上一些关键的电子元件越来越难搞到手,停产成了唯一的选择。其实隔壁丰田的Supra也遇到过类似的困境,英雄迟暮,有时候并非战之罪。
这已经不是GT-R第一次跟车迷们说再见了,算上这一次,已经是第三次谢幕。每一次的离去与归来,都刻着时代的烙印,也写满了传奇与不甘。
初代战神的辉煌与陨落
故事得从很久以前说起,GT-R最初并非独立车系,而是Skyline家族中的一个性能图腾。Skyline这车,最早也不是日产的亲儿子,它的第一代诞生于1957年,由一家叫富士精工的公司打造。后来这家公司改名王子汽车,并在1966年并入了日产,Skyline这才正式姓了“日产”。
1969年,基于第三代Skyline,第一台GT-R横空出世。因为它方正硬朗的线条,车迷们亲切地称之为“Hakosuka”(箱式Skyline)。它的心脏是一台DOHC直列六缸自然吸气发动机,代号S20。
这台S20发动机,简直就是个怪物。它是从王子时代R301赛车的GR8发动机降频而来的民用版本,在那个年代就用上了每缸四气门这种“黑科技”,能爆发出160马力的惊人动力,性能完全超出了当时人们对一辆家用车的想象。
一开始,因为基础版的Skyline只有四门轿车,所以初代的GT-R也是个四门性能轿跑。直到1970年Skyline推出了双门版,GT-R才随之变成了我们更熟悉的双门形态。HakosukaGT-R总共生产了2029辆,每一台都是传奇的开端。
时间来到1972年9月,Skyline迎来了第四代车型,昵称“Kenmeri”。这个名字来源于当时一则非常火的广告,讲的是一对叫Ken和Mary的情侣开着Skyline旅行的故事。这代Skyline卖得极好,五年时间里卖出了大约66万辆,是史上最成功的Skyline。
1973年1月,基于Kenmeri的第二代GT-R登场。它继承了Hakosuka的S20发动机,同样是双门设计。但它的命运却急转直下,当时全球都开始收紧汽车尾气排放法规,日本在1973年更是加严了标准。这对于追求极致性能的GT-R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最终,KenmeriGT-R仅仅生产了197台就草草停产,成为了史上最稀有的GT-R。第一次谢幕,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令人扼腕。
归来仍是少年
在KenmeriGT-R停产后,GT-R这个名字消失了整整16年。虽然期间Skyline也出过一些带“R”的性能版,比如“RS”和“GTS-R”,但那个象征着最高荣耀的“GT-R”徽章,再也没有出现过。
直到1989年,伴随着代号R32的第八代Skyline,GT-R终于王者归来。这一次,它不再是那个搭载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后驱小子,而是脱胎换骨,变成了一头武装到牙齿的四驱猛兽。
第二代GT-R的心脏,换成了后来大名鼎鼎的RB26DETT,一台2.6升双涡轮增压发动机。账面数据是280马力,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日本“君子协定”下的保守数字,实际潜力深不可测。为了驯服这股强大的动力,日产为其开发了名为ATTESA的智能四驱系统,能高效地将动力分配到四个车轮上,悬挂也升级为更复杂的多连杆结构。
R32的复活,开启了GT-R的黄金时代。它的继任者R33和R34,都沿用了这套动力和传动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化。不过,这三兄弟的进化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车身尺寸的拿捏上。
当时的Skyline,为了兼顾家用,双门版和四门版用了相同的轴距。这就很尴尬,想让双门版更运动,四门版的空间就得牺牲。R32的轴距是2615毫米,驾驶起来轻快灵活,但作为轿车的Skyline,后排空间确实有点局促。
于是,到了R33,日产大笔一挥,直接将轴距加长了105毫米。车内空间是宽敞了,但Skyline那种特有的运动感也被稀释了,开起来有点“笨”。这个决定遭到了不少批评。日产听取了意见,在开发R34时,又果断地将轴距缩短了55毫米,重新找回了那份属于GT-R的活泼与犀利。
然而,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正当R34如日中天时,更严格的2000年尾气排放法规再次袭来。2002年,R34GT-R正式停产。GT-R的历史,第二次画上了句号。回顾这三代车型的销量,R32卖出了41692辆,R33卖了16422辆,而R34则卖了11369辆,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落幕。
十八年后再说再见
历史似乎总在重复,但这一次的等待没有那么漫长。2007年,当所有人都以为GT-R的故事已经讲完时,日产带来了R35。这一次,它不再依附于Skyline,而是作为一个独立车系重生,名字就叫日产GT-R。
R35是一次彻底的颠覆。它告别了经典的直列六缸发动机,换上了一台代号VR38DETT的3.8升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初登场时就有480马力,经过多年的小改款,后期版本已经提升到了600马力,更不用说那些限量版车型了。
它还采用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变速箱布局,将变速箱和差速器集成在一起放在了车身后部,实现了更好的前后配重。换挡方式也从R34需要脚踩离合的手动挡,变成了无需离合器就能操作的手动换挡模式,并且兼容全自动模式,让更多人能够轻松驾驭这台性能巨兽。
但R35也创造了一个尴尬的纪录。一般的汽车,四五年就会进行一次彻底的换代。而R35从2007年上市,一直卖到2025年停产,整整18年,都没有进行过一次完整的换代。这意味着,它的基本设计,还停留在2007年的水平。
这就导致了我们开头提到的问题。因为基础设计太老了,很多为现代汽车设计的零部件,根本无法兼容。比如现在的碰撞缓解制动系统,需要加装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一系列传感器,并通过复杂的测试。要把这些东西塞进R35老旧的架构里,难度不亚于重新设计一辆新车。这被认为是R35最终选择停产的关键原因之一。
从诞生到谢幕,R35GT-R在全球共售出了17009辆。如果把所有挂着GT-R名号的车型(包括早期的SkylineGT-R)加在一起,这个传奇家族的总销量达到了88718辆。
结语
回顾GT-R的半生,它就像一个不断与规则抗争的斗士。无论是排放法规,还是安全技术壁垒,每一次的暂别,都是被外部力量所迫。但毋庸置疑的是,每一代的GT-R都无愧于传奇之名,在汽车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团燃烧了半个多世纪的性能之火,真的不应该就此熄灭。它已经复活了三次,每一次归来都带来了惊喜。那么,第四次复活,我们还能等到吗?
对日产来说,眼下的道路充满荆棘,工厂关闭和业务重组的压力巨大。但要让GT-R的火焰继续燃烧下去,需要的不仅仅是情怀,更是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对未来汽车形态的深刻洞察。下一代GT-R会是什么样?是纯电的闪电战神,还是混动的终极猛兽?日产能给出一个让世界满意的答案吗?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