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雨停了,楼下树影零碎。我们走进某个会展中心,地上灯光把每台车的轮廓拉得愈发夸张。展厅里摆着智己 LS9,像一只巨大的移动沙发,大到可以在里面遛狗。围观的人不少,有的捏着手机,有的在暗自盘算能不能让自家小区的地库塞下这块“大砖头”。大多数人像是围观一只罕见动物,目光里是好奇,也是戒备。不需要特别专业的鼻子就能嗅到气氛里淡淡的火药味——这个市场,显然已经容不下更多冗余的玩家。
如果你是理想汽车的产品经理,现在大概不会有太多安稳的觉——自家“手提箱式”设计本是范本,如今却变成了绝大多数混动SUV的模板,模仿者们源源不绝,起售价还都更亲民。销量下滑,就是最朴素最无情的投票结果。这一次,轮到一个叫智己的后起新秀,搬来了同样的“增程移动大沙发”——LS9 即将上市,准备在这个细分市场里重新分羹。
事情其实很容易理清(不像现场拾到的那根香烟头,常常牵出些不该知道的隐情):智己 Motors,2020年才成立的合资新贵,背后是上汽、阿里和科技园三家大佬,谁看着都像稳妥的亲儿子。它的“智己”名字取了点玄学味道,实则真主打“智能驱动”。其实履历很轻,四台车型还没制造出什么大新闻,也没做出哪个特别动人的故事。今年前九个月,卖了三万八千多台,跟理想的超二十六万台相比,仿佛是夜场歌手和天王同台。
从数据看,智己LS9并非技术革命的化身。1.5升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只作为发电机——属于串联式插混,发动机驱动电池,电池再驱动车轮,跟理想L系的那一套如出一辙。前后电机合力530马力,百公里加速能把你按在椅背。大电池带来“纯电续航四百公里”,搭配油箱后,数字能跳上1500公里。工作日应付通勤,周末开着全家南北奔波,表面上看热闹非凡。
配置表一摞摞列出来:高低可调空气悬架,Brembo刹车,Bang & Olufsen音响,L2级自动驾驶辅助,大轮毂,三排座椅。你几乎能嗅到工程师为拼KPI憋出来的汗水和无谓的豪华感。定价没出,但我可以提前写下注:不会便宜。不可能便宜。
讲道理,这台车毫无意外地踩进了“理想制造”的深坑,但又像是把那口坑装饰了一遍,仅仅如此。主流的技术,常规的布局,“略有不同的诠释”这标签,翻成市场话术其实是“别指望有颠覆性惊喜”。它不提供新东西,只不过是一台更加完善的‘拼盘’。
单讲产品逻辑,智己LS9的问题其实也不是独有。现在的中大型SUV市场,多少有点像石头剪刀布里的剪刀:早期技术突破确实让理想火了一把,而当工具都学会了新的“剪纸”,游戏规则就变了。尺寸、动力、豪华配置早已不再是门槛,而是集体抄作业,抄到最后只剩下价格战和品牌信任。什么样的家庭需要这么大、这么重、这么燃油混合动力的车?新能源补贴不再、油钱变数放大,这种选择一夜间可能就会变得沉重。
如果说理想与智己的较量有点像早年间的文学界名利场,就像谁都想在当代小说立一块招牌,却总有人一不小心把上世纪的套路当作新潮。大家追逐的无非是空间、安全、智能化和续航焦虑的暂时缓解剂。可只要技术没有质变,只要充电和能量密度这两个天花板没被砸碎,这样的大沙发就只能是“缓解剂”——不是解药。
某种意义上,智己LS9在今天的尴尬,就像犯罪现场的第三只手套。永远有人在努力留下独家指纹,却发现早就被同类案件污染得面目全非。每一家新品牌想花大价钱放进更多“小心思”,但消费者可能更关注的是:“能便宜点吗?用着能不能少出点故障?二手能不能多保点值?”高级音响和空气悬架很美,可真给了优惠和保值,也许谁都能暂时接受平淡无奇的体验。
当然,从刑侦视角来说,混战市场下也常见“误判”:公众热捧某技术,结果发现其被大公司裹挟、超前于实际需求,热度褪去后瞬间坠入冰点。智己LS9如此,整个中大型增程SUV市场又何尝不是如此?新贵模仿旧王,旧王改头换面,“创新”两个字,只剩个壳子。
有时候我也自嘲:法医看现场讲证据,汽车圈看市场也是同理——没有无缘无故的高销量,也没有横空出世的爆款。证据链没有断点,买车这事儿依然是理性和情感的合谋。有的人买配置,有的人买地位,有的人其实只是等一个心理安慰。
所以,智己LS9真正的命运未必取决于那张待公布的价格单——而是每一位用户的取舍与妥协,是他们对空间、续航、价格、品牌信任各自“加权平均”后的结果。这个结果,既像一场无声的审判,也像一场没人真正赢得了的战争。
最后,留个开放的问题:如果有一天,新能源技术的“天花板”被捅破,中大型混动SUV这一整茬产品,会不会在一夜间变成昨日黄花?还是说,我们早已习惯用更复杂的解决方案安慰自己“技术进步”的幻觉?证据还在路上,故事未到结尾。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