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见过凌晨三点的试车场?
安静得能听见激光雷达哔哔作响,几位测试工程师裹着军大衣,手里一杯冷掉的咖啡,盯着一辆智驾测试车悄悄在路上“自个儿”游荡。后视镜里投出虚拟障碍物,前方突然窜出一只毛绒玩具狗。工程师们的表情平静得像在看天气预报,但心里其实在盘算,如果明天发布会出了什么幺蛾子,自己的饭碗能不能像这辆车一样“自动驾驶”躲开。
两天前,一份纸面上的政策传到了这些夜色中的工程师手里:《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里面一句话:“推进有条件批准L3级自动驾驶车型生产准入。”那天之后,整个智能驾驶圈炸了。万向钱潮、德赛西威、华域汽车、均胜电子这些股票像按下了自动变速——开盘就往上冲,资金跟着扑过来,仿佛L3量产已经成了下周的安排。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一家主打智能驾驶的车企高管,政策刚落地,行业哄抢,你会跟风还是冷静观望?
冷静点,咱们来把这件事层层拆解。政策本身,是一个信号。它代表着行业从“再等等”到“可以干了”。顶层设计说话了,底下的技术、资金、市场就像被按下了加速键。这跟2019年特斯拉落地中国、Model 3价格大跳水的震动其实本质一样。之前你可以笃定地开会讨论“等政策放心了就上L3”,现在谁慢一步,可能活成了“最后一位还在做PPT的老员工”。
专业点聊,智能驾驶这事,当前行业里能看到的闭环有三重:顶层设计加速破局、AI算力和大模型驱动技术革新、硬件成本曲线拐点到来,彻底打通规模化落地。每一点,背后都有血有肉的案发现场。
第一重,政策终于不“犹豫”。全球智能驾驶比拼这么多年,中国一边“鼓励创新”,一边“小心翼翼”。新能源赛道已跑通,智能化才是真制高点。这就是为什么L3车型准入成了今年的热搜。某种意义上,主导权转到“谁能系统主导驾驶”,谁就能重新定义产品、用户体验和赚钱方式。行业变了,是顶层想要坐稳“智能出行”这张牌桌。
第二重,技术不是你想打补丁就能跟上的。以前的智能驾驶,像是给小学生背公式——用大堆传感器加逻辑规则去“读题”,读得慢还读得不准。现在的主流思路,是AI大模型,端到端认知驱动。你拿个视觉语言模型配合“端到端”架构,车不只是“看见”,而是能“理解”。举个例子,红衣小朋友追球冲马路,以前的系统说:“移动物体警告”。现在的系统说:“可能是小孩追球,需特殊避让”。再往前,还能虚拟百万公里各种极端路况,天天在服务器里上演“深夜、暴雨、路边修路、逆行三蹦子”通关训练。现实遇不到的倒霉场面,云端能刷千场,长尾问题不再靠碰运气。
更有意思的是,技术门槛快速塌缩,已经有自主品牌把高阶智驾拉低到10万级车型,你不需要买个豪车才配有“自动驾驶”。用户多了,路况数据就像堆宝,算法越练越强,行业进入了一个明显的自我递增回路。
第三重,比拼成本,硬件这关终于挨过去了。前些年,激光雷达动辄万把钱,芯片靠进口还拼命卡脖子。现在国产主流雷达干到千元档,芯片从地平线到黑芝麻基本算力和能耗逼近“美国队长”,可价格只要几分之一。硬件平价,渗透率自然蹭蹭蹭往上窜,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车L2+已经前装率突破40%,L3大批量上市也不是天方夜谭。一旦规模起来,成本再跌,飞轮效应像Model 3“价格门”当年一样:越便宜越卖得好,越卖得好价格越杀。
听这些逻辑,也许你觉得这场行业盛宴已经一锤定音。但冷静下来,别忘了去看事故鉴定实验室门口,贴着一句话:“再先进的技术,也得遵守物理定律。”今年美国硅谷的自动驾驶“碰瓷案”、国内某头部品牌的智驾失控追尾,都是现实里的冰冷注脚。技术突破是好事,但“黄金时代”离真落地,总还隔着几条红线和小坎。
这行里混久了,见证过多少“新热点”,也看过多少“见光死”。每一个“黄金时代”,往往蓄满了热钱和泡泡。政策给机会,技术造希望,资本推波助澜,但落地终究得用人命、市场、城市治理来做压力测试。
有人问我怎么看智能驾驶的这一波利好?我的答案很理性:
产业进程确实可能加速,但“黄金时代”永远不只是写在政策文件里的名字。人性不变,道路不变,物理定律不变。哪怕车比人聪明三分,最终还是要用“实战事故”来检验优劣。每多一次大规模路测,就多发现一批“教科书长尾场景”——比如前方酒驾大叔飘着进来,“智能”到底能不能识别“非理性”?
至于投资?一句实话,谁都不敢给你保证。涨停的那一刻和坠落的那一刻,在股市是双胞胎。技术公司可以买,龙头股可以追,但你得问问自己,是赌风口,还是赌赛道的长期价值,还是只捞一把快钱。
本来想把结论写成:智能驾驶终于进入黄金时代。但作为一个惯于“收尸而非收割”的旁观者,我只能说,黄金时代需要的不只是产业利好,还得有技术安全、法规配套、伦理底线出场。
你愿意相信机器比人靠谱,还是更信任那个能在凌晨三点试车场紧盯屏幕的普通工程师?如果这块牌桌,只剩下技术与资本,失去了人的反思和警觉,这个“黄金时代”是不是还会闪闪发亮?
今天板块大涨,你就肯定会买进吗?你是否也会抬头望望——明天上路的AI,是提裤子的老司机,还是刚学会走路的小学生?
如果有一天,自动驾驶真的成了日常,你会放心交出方向盘吗?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