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圈最近刮起了一阵不小的风,主角是别克,还搭上了坐拥人气的董宇辉。一个是老牌美系车企,在中国混了不少年头,另一个则是凭借文旅脱口秀一夜爆红的新晋"文化流量密码"。我们不禁要问一句:两者靠啥能掀起这么大动静?汽车和文旅,开着别克去看山河,这事到底值不值?
先瞅数据,别克最近一周声量涨得欢,912.8的新榜指数直追那些号称“国民汽车”的国产品牌。作品数涨了将近五千,互动量也翻了十几倍,一条广告能把平台流量拦腰截断。这么多人在议论,肯定不仅仅是靠送红包或者新车上市就能做到的。真正让网友凑热闹、让别克脱颖而出的,其实是“与辉同行”这事儿。
现在做品牌营销,尤其是汽车这种高关注度赛道,往往都是砸钱请流量明星、网红拍一组大片,再整点抽奖、优惠券。但别克这次偏不走寻常路,花心思整了个跟董宇辉合作的栏目,探山河,访非遗,还让昂科威和GL8主打护航。这种玩法其实是一种“文化+品牌”的复合营销,把车子塞进文旅叙事,让广告片成了旅行故事的一部分。
问一句,别克是真的热爱文化,还是只想蹭流量?很多网友早就开怼了:“一条广告片网崩,这不是董宇辉的流量溢价吗?”这种质疑当然有道理。咱们都知道,汽车是金钱和情感的双重消费品,品牌们要的是用户心智。但别克跟董宇辉联手,把“开车去看中华大地”的事儿包装成了人文情怀,这里有真心,也有套路。
有没有人认真想过,“寰行中国”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对普通车主到底有啥实际意义?是让人买辆别克轿车,真能在祖国大好河山来次说走就走?老实说,绝大多数人开豪华MPV也不过是上下班,带娃买菜,或者偶尔周末近郊自驾。你让大家跟着董宇辉翻山越岭,去跑什么非遗路线,实际参考的不多,更多是精神上的冲击——也就是所谓的“品牌文化内涵”。别克想用这个让自己不再是商务用车、打车平台用车里的“大面包”,而是一个能承载“生活故事”的好朋友。这个转型算是目前汽车圈主流趋势之一。
再来看别克的实际动作,除了跟董宇辉玩“寰行中国”,还有全新GL8陆尊的上市和辅助驾驶“逍遥智行”的发布。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拼的是科技力和续航,别克也急了,从奶爸“战车”GL8到新能源旗舰都开始发力。1450公里的续航,202公里纯电续航,订单一万两千台,这数据听着唬人。用户也很实在,抖音底下直接问性价比:“油耗低,17万落地,400块钱能跑1100公里。”对大多数人来说,产品力才是最终的考虑。而别克在这个阶段,想靠文旅IP和硬核新能源突破“美系良心车”的窠臼,这是一次押注。
但现实往往很骨感。很多老车主觉得别克就是“车够皮实,商务接送,买菜无压力”,但是一旦放到新能源时代,各种国产品牌像小鹏、理想、问界等等都在疯狂堆料、降价、玩智能辅助驾驶,别克就有点被动了。有网友就开玩笑,“别克要真离了MPV,还能干啥?还不是靠‘大搞商务车’吗?”确实,别克GL8就是商旅界的常青树,但品牌形象老气横秋,不吸引年轻人就是个难题。
汽车广告大家都见过:山水、旅拍、家人、文化,每个品牌都在找流量符号,拼谁能让人“有共鸣”。董宇辉的走红,其实是近几年文旅类综艺兴起的缩影。“与辉同行”本身就是聚焦中华文化、山河游历,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从内容到情怀再到观众画像,跟别克的需求不谋而合——品牌想要年轻人、知识分子、文艺爱好者,董宇辉能“借东风”。这种合作,从广告效果到市场增量,别克是看得明明白白的。
但我们也不能光看嘴上功夫,实际市场会有反噬。最怕的就是“网红带货一时爽,产品拉胯全白忙”。当别克把自己打造成“文化守护者”,肯定有用户跟着喊好,但试问一下,真有多少人买别克是奔着“文化属性”来的?大部分人买车还是图用、图便宜、图安全,最多是附带点品牌情结。如果一台车只靠故事煽情,产品力差强人意,长远来看肯定不能细水长流。别克这一波很聪明,但未来要想持续“声量”,只能靠产品实打实过硬。
还有一点不得不谈,就是社交媒体上的口碑风向。别克声量案例,抖音、小红书、快手、微博、B站、公众号全方位发力,数据非常漂亮。可再多点赞转发,也很难转化为真正的购买。用户刷视频可以夸合拍、骂广告片,但到4S店咨询订车时,关注的永远是油耗、空间、安全性、续航等等硬指标。营销的花活,是破圈的利器,但品牌的基本盘,依然靠着产品硬实力。
文化营销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新常态?不少人质疑,董宇辉流量注入非遗传播固然好看,但是不是下一波红利,要打个问号。现在年轻人买车,既要会智能化、又要续航长、颜值高、还要性价比爆棚,文化属性只是加分项。不是所有人都像董宇辉那样寻山问水,真实的车生活更多是柴米油盐、风吹雨打。不管别克怎么做文旅大IP,最终买账的是普通车主。
流量和文化能打动谁?在这次事件里,有网友真是跟着董宇辉“种草”,感慨别克原来也有文化、有温度。不少人被“寰行中国”种草,一时心动。但更多的人,还是在价格、配置、技术、安全性上撸细节,逛论坛、看测评,听销售讲解。别克不只是要赢年轻人,还得稳住老车主,照顾好商务群体,还得提高新能源布局。
再追问一句,中国车市能不能用故事来卖车?其实,这年头故事确实能拉动情绪,能让品牌有点人味儿。但故事最终还是要落地,要在技术力上见真章。别克打文化牌,最多能让大家刷刷热闹,给予品牌温度,但消费者的钱包更相信数据,体验,售后。董宇辉能带来关注,别克能用大礼包吸引流量,可只有车好才配得上这些流量和情怀。
别克以后还要怎么玩?“与辉同行”一次只是个开头,车企的本钱还是技术创新和产品竞争力。等到董宇辉热度过去,等到GL8、昂科威、GL8陆尊都拼过一轮,最终真正站住脚的,依然是性价比、可靠性、智能化、售后体验这些硬核指标。别克在中国市场上的根本依然是踏实造车、用户口碑,而不是短暂的网红流量。
最后留个问题:你会因为一段旅途,一段文化故事,把钱包交给别克吗?产品永远是比情怀更硬的“通行证”。别克这波操作值得肯定,但长远来看,中国车市不会被一时的国风浪潮裹挟。只有车企把技术、产品、文化融合,才能赢得真正的忠诚用户。从董宇辉引流到汽车升级,真正的考验在路上。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