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有个事儿特别有意思,甚至有点魔幻。
东风的、长安的、广汽的,这帮平时在新闻里指点江山的国有车企大佬,突然像约好了一样,排着队往深圳跑,去拜同一个山头——华为的任正非。
场面一度非常和谐,大佬们西装革履,满脸都写着“学习先进经验”“共创产业未来”。但你把滤镜一关,这哪是拜师学艺,这分明就是一群走投无路的武林掌门,集体上山去求一个叫“华为”的世外高人,给他们每个人都传授一套速成的“独孤九剑”。
因为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练了一辈子的“降龙十八掌”,在新时代,好像打不过人家小年轻的“激光炮”了。
这事儿的核心,不是技术合作,而是一场关乎生死、权力与猜忌的豪赌。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般的“不装了,摊牌了”现场。
对我们这些买车的普通人来说,这事儿乍一听,666,天大的好事。
华为的技术,鸿蒙的座舱,乾崑的智驾,这些听着就高大上的玩意儿,以后要普及到十几万、二十万的国产车里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花更少的钱,就能体验到以前只有在特斯拉或者新势力顶配上才有的智能“马杀鸡”。性价比直接拉满,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但你再往下想一层,坏了菜了。
如果以后东风、长安、广汽的车,坐进去中控屏一亮,UI界面是华为的,语音助手是华为的,自动驾驶的逻辑也是华为的,那请问,这三家的车还有什么区别?
难道我买车,就真的只看那个标,还有那个车壳子的颜色吗?
这就好比你去三家不同的餐厅吃饭,结果发现后厨是同一个料理包公司供应的。宫保鸡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吃起来全是一个味儿。那这三家餐厅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比谁家的服务员更好看吗?
以后我们选车,可能真的会陷入这种“换汤不换药”的绝望。汽车品牌最珍贵的东西——灵魂,没了。
你可能会说,国企大佬们傻吗?他们会想不到这个?
问得好。他们当然想得到。但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温良恭俭让的存量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
当理想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塞进车里,直接把家庭用户蛋糕端走的时候;当小米用21万的定价把所有B级车的底裤都扒下来的时候;当比亚迪掀起价格战,高喊“电比油低”,直接把餐厅爆了的时候。
你作为一个“浓眉大眼”的国有车企,你还在慢悠悠地讨论什么“品牌调性”“百年底蕴”,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
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但当你发现自己连进攻的武器都没有时,最好的手段就是去军火贩子那里批发。而华为,就是现在车圈最大、最强的军火贩子。
他反复强调“华为不造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各位老板放心,我只卖军火,不亲自下场打仗,绝对不抢你们的地盘。”
所以这帮大佬们,一边在自己家里偷偷研发“手工作坊”级别的智能系统,一边赶紧抱住华为的大腿。这就是典型的“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先活下来,再谈灵魂。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这帮大佬排队的样子,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爸单位分房,也是这么个场景,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算计。
进一步说,如果华为真的成了所有国产车的“技术底座”,那它就不是一个供应商了,它是一个“准神”。
它不造车,但它定义了什么是好车。
这就进入了品牌玄学与用户信仰的范畴。你看,为什么有人愿意加价买奔驰?因为那个三叉星徽,在特定人群眼里,就是一种信仰,一种社交货币。为什么特斯拉一次次降价、出各种负面,但死忠粉就是不离不弃?因为他们爱的就是特斯拉本身那种“科技先锋”的人设,这是一种宗教。
华为现在正在成为新的“科技宗教”。它的技术,就像一个“压缩毛巾”,平时看着不起眼,扔到车企这盆水里,“嘭”一下,就膨胀成一个完整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这是什么降维打击。
这会导致一个非常可怕的后果:行业的权力,会无限集中到少数企业手里。
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经历过PC时代的Wintel联盟,也经历过手机时代的安卓和iOS。我知道技术标准被垄断的后果。短期内,百花齐放,大家用着都爽。长期看,标准制定者会用各种你看得懂和看不懂的方式,把所有人都“软绑定”在他的生态里。
到时候,车企升级要不要看华为脸色?数据要不要跟华为共享?利润要不要给华为分一杯羹?
那时候的车企,到底是更自主了,还是更像富士康了?这是一个灵魂拷问。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把车企比作嗷嗷待哺的雏鸟有点不尊重人,但你仔细想想,好像又没什么不对。
当然,从更大的格局看,这又是国产技术崛起的必经之路。
以前我们搞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核心技术都在别人手里。现在好不容易在新能源赛道换道超车了,但在更关键的智能化领域,我们不能再受制于人。英伟达的芯片,谷歌的系统,这些都是悬在头上的剑。
所以,国有车企们抱团华为,也是一种“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先把内部的软实力用最快的方式补齐,形成一个“华为技术联盟”,一致对外,去和特斯拉、BBA、日韩系掰手腕。
这个逻辑是通的,但内部的矛盾也是真实的。
你看,长安搞了阿维塔,广汽搞了华望,东风的猛士也在接触,每家和华为的合作模式都不一样。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都在试探,都在博弈。既想借力华为这把“雷神之锤”,又怕自己最后抡不动,反而把自己给砸了。
这就是一场充满了猜忌的合作,一场同床异梦的豪赌。
最后,我们来解构一个神话:自动驾驶。
很多人以为,自动驾驶的终极形态是算法多牛逼,算力多强大。错了。
我告诉你,决定自动驾驶成败的关键,不在特斯拉,不在华为,而在中国马路上随处可见的“老头乐”。
只要一个老大爷骑着老头乐,以一个薛定谔的轨迹突然横穿马路,然后往你车前一躺,你车上那价值几十万的激光雷达和算力芯片,瞬间就成了摆设。因为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套逻辑,比任何AI模型都更无解。
所以,当华为的智驾系统进入东风、长安、广汽的千家万户时,它面对的,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最不讲理、最充满混沌的真实路况。它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交通规则,更是人情世故。
所以,这场大佬排队见任正非的大戏,最终会走向何方?
是所有国产车都变成了“华为套娃”,大家一起手拉手走向平庸?还是真的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合力,把外资品牌打得哭晕过去?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对于用户来说,短期内肯定是有福了。先爽了再说,后面的事,交给后面的我。
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消费哲学,也是这帮在生死线上挣扎的车企们,唯一的生存哲学。
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