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万家庭的选择,广汽传祺MPV背后的真实故事
今年春节刚过,家里亲戚聚会时又有人问起我买车的事。舅舅一边嗑瓜子一边说:“你们单位那谁不是刚换了辆传祺MPV嘛,说是空间大得很,后排能躺平打牌。”我听着笑出了声,这话不假——前阵子去4S店试驾,还真发现这车第二排那个零重力座椅,一按下去就跟理疗床似的,把老妈乐得直夸舒服。
其实这两年身边选MPV的人越来越多,不光是生二胎三胎的大户人家,小家庭出门旅游也都想要个宽敞点儿的。以前总觉得开MPV像拉货,现在倒成了身份象征。朋友群里还有人专门讨论哪个品牌保值率高、哪款配置冷门但实用。我表哥去年换车的时候就纠结过,说他之前开的合资老面包修起来贵还费油,看中传祺M8那会儿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现在全家都不愿意坐回轿车了。
说到这个M8,其实它当年出来的时候,在我们这些汽车圈混久的人眼里,是有点“破局者”的意思。2017年前后,那时候市场上主流都是合资品牌,美系日系德系轮番上阵,中国品牌顶多在10万块钱上下打转。而广汽传祺偏偏硬杠了一把,上来就是20万级别豪华自主MPV,这种魄力搁在当时真算新鲜事。有次和修理厂师傅聊天,他还感慨:“国产能卖到这价位,不容易啊。”
后来几年陆续出了M6、E9、E8这些新车型,每次更新都有些小惊喜,比如最近特别火的是E8那个无风感空调,我第一次体验是在同事婚礼接亲路上,本来以为那么多人挤一起肯定闷热,结果空调一点风噪都没有,还不会吹头疼。这种细节设计,你要是不坐进去真体会不到。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小配置,是三排滑轨和长滑门扶手,有娃的一家人最懂,用起来方便极了。
不过再好的产品,也难免遇到小插曲。有一次隔壁邻居家的M6启动突然报警灯亮,他吓坏了赶紧跑去4S店,以为变速箱出问题,其实只是轮胎气压低,被技师一句“别慌,这玩意儿敏感”安慰住了。从此以后每次加油顺便查查胎压,也算养成好习惯吧。这类“小毛病”其实各品牌都会碰见,但售后服务及时,人心里踏实不少。
至于新能源系列,今年2月的数据挺亮眼:新能源E系列单月卖出去1778台,其中E8一个月就1161台,还蝉联销冠。我自己对电动版一直有点担忧,比如冬天掉电快之类,不过身边用过的人反馈说城市通勤足够用,高速充电站也越来越多。不少老司机甚至吐槽:“比原来烧油省心多咧!”这种口碑相传,比广告管用多啦。
聊起保值率,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我记得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报告的时候,有朋友特地截图发群:三年65.47%,一年77.2%(尤其是插混),确实在自主里面拔尖。他们单位采购部门去年底盘点车辆资产,都优先考虑置换成传祺,说这样账面损失小。“鱼与熊掌兼得”,这是老李头喝茶时总结出来的话——既要质量靠谱,又希望将来卖二手还能值钱,可不是随便哪个牌子做得到?
明星效应也是绕不开的话题。我媳妇看综艺节目,经常认出某某运动员开的就是那款宗师版,她嘴快,“哎呀你看孙杨他们也是开这个!”搞得我忍不住琢磨:看来连体育圈名人也信赖它。更离谱的是,有位北方朋友告诉我,他们本地出租公司最近进了一批用于商务接待,因为耐造、省油、省事,“客户坐着舒坦,我们司机省心”。
还有件趣事,我大学同学去年年底买了一辆最新款,下订正好赶上厂家活动,多送了一套所谓“冰箱彩电”套装。他微信发照片给我们炫耀,一堆男人盯着那个迷你冰箱讨论半天怎么拆下来放啤酒……最后被老婆一句话怼回去了:“带孩子出去玩才是真正用途!”
讲真,从维修角度这几年的广汽传祺零部件供应比早期顺畅许多。不像前几年偶尔遇见等配件耽误工夫,现在一般市区内大部分问题当天解决,不耽误第二天送娃补课或老人医院复诊。一些老司机还总结经验,如果长期跑高速或者经常满载,要注意刹车片寿命比普通轿车略短,每年最好检查两次,否则关键时候掉链子可麻烦大啦!
写到这里脑海忽然闪现前几周带爸妈自驾游的场景,那天下午堵在国道出口,大太阳晒进窗户,但第三排依旧凉爽没异味,全靠后风窗气囊和空气净化系统给力;爸妈一路念叨“现在国产真争气”。而且每五台新上市MPV,就有一台挂着广汽标志,在停车场远远望过去,总能找到自家的影子,很奇妙的一种归属感吧。
免责声明: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数据及案例源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销量榜单及实际用户反馈,如需详细参数请咨询当地经销商或官方渠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