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深陷网络争议,赞助足球被误解,刹车事件遭谣言

请给为国争光的比亚迪,多一点善意!

不久前,刷到一个短视频,秦昊在参加活动时,被主持人调侃羡慕他能带家人去欧洲度假。秦昊苦笑,吐槽说“主要是我们演员这个行业不景气”,于是全场一片会心大笑。细想这话,不止是在说演艺圈,放在汽车行业同样适用。如今的汽车圈,有苦说不出,这苦不仅是技术和销售的压力,更是外界不断的质疑、误解甚至恶意。从比亚迪的遭遇,可以感受到这场无形战争的激烈。

比亚迪深陷网络争议,赞助足球被误解,刹车事件遭谣言-有驾

就说前些日子,比亚迪宣布将和“中国足球小将”青训组织合作,将赞助款项全部用于中国青少年足球培养。企业本意是想做点实事,推动体育发展。结果好事未见得有好报,反倒被扣上“蹭热度”的帽子,不止如此,“抵制国足赞助商”“抵制比亚迪”的声音迅速刷屏,话题直接冲上热搜。你说一片赤诚想为足球做点贡献,最后成了众矢之的。要是做好事也被骂,到底还有什么能做?

这还没完。7月24日,“比亚迪在成都天府机场失控转圈”的视频突然爆红,区域小媒体、知名大V、KOC蜂拥而上,一窝蜂带起比亚迪“刹车失灵”的节奏,把正常事故炒成恐怖事件。正赶上比亚迪新品发布,这些节奏声浪呼应得天衣无缝。谁要说背后没推手,估计只能鬼相信。

比亚迪深陷网络争议,赞助足球被误解,刹车事件遭谣言-有驾

即使后来事实查证,证明是车主情绪失控导致事故,与车辆无关,官方蓝底白字澄清,但在短视频平台上,“失控”的谣言收割几十万上百万流量,辟谣视频却是可怜几千的数据。有些人根本不在乎真假,阴谋论层出不穷,“比亚迪一手遮天”“公关摆平帽子”等论调喋喋不休,连起码的常识都抛在脑后。可见,流言和偏见的吸引力远大于真相本身。

一个月内,比亚迪遭遇如此规模的舆情攻击,谁能不心寒?更令人无奈的是,这种遭遇早已不是比亚迪一家的烦恼。理想汽车CEO李想就在新品发布会上感叹:Mega遭遇的黑公关,是汽车史上最严重的。而蔚来李斌更坦言:每月黑蔚来的水军费用三五千万,车企对网络水军几乎无力反抗。至于问界、小米这些新势力,同样成了键盘侠和谣言的持久猎物。在新能源赛道,谁若没有被“带节奏”的经历,都不好意思自称“国产品牌”。

比亚迪的意义并不止于一家公司。多年潜心研发,从电池安全到电机效率,再到芯片自研,耗资无数、攻坚克难,最终才有了如今覆盖核心技术全产业链的成绩。没有比亚迪这样的先行者,中国新能源车不会在全球崭露头角。是他们把中国新能源汽车卖到世界各地,让普通消费者同样享有技术红利,这是国家之光,民族之光。

新冠疫情援建方舱、紧急捐赠救援车辆,比亚迪这些年低调做了多少暖人心的实事。论为中国争光、为社会出力,这样的民族企业无愧于楷模。这种情况,正常人都会有点敬意和感激。可现实却往往更爱泼冷水——只要你出头,总有人想把你拉下马。

比亚迪的窘境,本质是整个行业的困境。技术还在攀登高峰,负担还要背舆论黑锅。做企业难,做中国自己的企业更难。谣言一夜千里,辟谣寸步难行。“良心”有时显得廉价,没人愿做傻子坚持。

道德靠不住,还得看铁拳。期待监管层为这些创新者保驾护航,对操纵舆论的黑灰产业链重拳出击,让恶意诋毁付出代价。保护企业,就是保护中国创新的根,保护营商环境的未来。希望大家能对比亚迪、对所有为国家争光的中国品牌,多一点善意和耐心,让他们安心做事,不再被无妄之灾反复拉扯。

比亚迪深陷网络争议,赞助足球被误解,刹车事件遭谣言-有驾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