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千瓦超级闪充来袭电动车充电突破百公里仅需五分钟,或将彻底颠覆燃油车的便捷加油体验
最近新能源车圈闹得挺厉害。我的朋友,销售那边的兄弟说,每个月来店咨询买车的人,比去年同期多了三成左右,主要还是怕充电没法跟油站比。你知道的,油站到处都是,随时随地能补个油,可电?靠谱的充电桩少得可怜,尤其是在小城镇,还得排队预约,真憋死人。这次听说比亚迪和极氪高新技术,像是要把充电速度拉到一个新高度。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比亚迪推出超级e平台,功率直接推到1000kW——啥意思?就是说充电五分钟,能跑400公里,这数据当时我还以为搞错了。结果看了视频,感觉真的是科幻级别。简单粗暴讲:在极氪001身上,充电倍率超过了10C,也就是说,一块100度的电池,按这个倍率,理论上12分钟就能充满。我知道有人会说:这技术靠谱吗?电池受得了吗?早就有人说过,超高倍率充电对电池损伤大啊,但我觉得这是极端情况下的应急技巧,换句话说,未来怎么平衡快充和电池寿命,是个难题。
我特意关注了极氪V4极充兆瓦桩,那单枪功率居然能到1300kW,电流都达到1300A。你这个体积,跟以前的超充桩比,竟然还小了六成多!真是以小取胜,能同时给十辆车充电,效率不用说了,基本就是对标加油站了。也有人担心:电网能抗住吗?毕竟,咱们现在的电网,调度就像拉弓,没办法随意硬撑。其实这些超充站都配了储能装置,就像水库一样,存着电,有需要的时候直接放出来,减轻电网压力。
我也在想:如果未来这些超充桩都集中在几个大品牌的桩区,车企自己控桩,情况就更有趣了。比方说,极氪的车只能在极氪桩上快充,别人家的车就慢点。这样一来,也许不用担心抢充电位,反倒能让充电体验更平衡。这样的专属策略,牺牲了互通互息的便利性,也有个潜在问题:假如极氪整体布局还不够完善,用户会不会因为桩少而闹心?这还得看车企和运营商怎么搭配。
你会不会觉得很奇怪?电动车竟然能像有车一样,随时随地加油似的快速补充能量。以前我总觉得电充电要坐等,要不堵在充电站,还要规划好充电时间。而准备好一块块充桩,随时拎包就能充,充一会儿就走,感觉离随时随地用车更近了。或许未来的超级快充,就像现在的高速公路一样,变成了新常态。
但咱们也不能盯着技术激动太早。你想一想——电网的升级,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个系统工程。是否真能像宣传那样,普及到每个小区、每条街角?我猜,有不少地方还得靠国家补贴和政策引导。国内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试点公交快充车站,还有小区里装充电柜,比我想象中要快。但我也在琢磨:普通家庭,如果要实现随时充,第一步是家里能不能装个大容量充电设备?估计还得等一两年。
这光是聊充电速度,就能说开一堆。还有个细节我忘了说:电池成本。高速充电会不会破坏电池的循环?是不是会导致早期老化?市场上没多少数据支持这个疑问,我的猜测是:未来的快充技术,会结合智能管理,会根据电池状态智能调节充电速率,不然电池都快变废铁了。
对了,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现在很多车都加了个预约充电功能。像我朋友的车,提前预约,到了站点,充电桩正好就等着你插上。反之,就是现场排队,那体验就完全另一回事。可能还会出现充电时间的个性化调度,就像加油站里,变动一样有波动。没细想过,如果每家车主都能忙里偷闲,按个时间预约,城市的充电压力会不会缓解一些?
能源行业的变化,像个大变局。类似我小时候第一次见到变压器时的震撼——哇,这么大块铁,居然能转变电流。现在看到超级快充技术,感觉人类的创新速度超出预期。可是再快的技术,也需要时间匹配起行业的配套设施。
可能最多困扰我们一个问题:你出门,究竟是开到油站还是快充站呢?哪一个更方便?我心里还在打个问号:是否能让我们在家门口,也装个超级快充?这个细节才是真能影响日常生活的核心。你有想过,不用每次都折腾半天,直接在家门口充电,效率会不会大不一样?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