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北京通州的李伟一家正在手忙脚乱地收拾行李。 两个孩子的玩具散落满地,妻子反复清点着奶粉和尿不湿,而李伟盯着手机导航叹气:“开理想L9回山东老家,中途得充两次电,8小时路程硬生生拖成12小时。 ”他瞥了一眼第三排蜷缩着身子的父母,苦笑道:“下次换车,必须能装、能跑、还不怕堵! ”
此刻,小米工厂的超充站里,一台代号“昆仑N3”的庞然大物正缓缓启动。 车长5.3米,轴距3.1米,比李伟的理想L9还多出10公分。 第三排头部空间1.05米,成年人坐直了也碰不到顶。 后备箱里,28寸行李箱和折叠婴儿车并排摆放,二排座椅下方还藏着一个可抽拉的玩具盒——带娃家庭的零碎物件终于有了归宿。
昆仑N3的增程系统像为长途家庭量身定制。 小米自研的1.5T四缸增程器,热效率飙到44.3%,配宁德时代52.5度4C电池。 纯电续航300公里,足够覆盖一周通勤;综合续航1500公里,从北京开到广州中途不用加油。 李伟最羡慕的是它的800V快充:服务区上厕所的15分钟,就能补能300公里,“比加油站排队还快”。
灵活性更是反常识。 5.3米的车身标配博世后轮转向,转弯半径只有5.8米。 北京胡同里的早点摊主王师傅开过测试车:“在老小区掉头一把过,比我那台老帕萨特还灵活! ”
昆仑N3的座舱里藏着小米的终极野心。 副驾配备17英寸大屏,后排头顶悬着15.6英寸吸顶屏,HyperOS系统支持手势隔空操作。 上海的用户张琳在体验车里演示:手指一划,孩子的动画片从中控屏流转到后排屏幕;语音指令“打开客厅空调”,离家还有3公里,米家空调已开始制冷。
激光雷达在车顶悄然旋转。 夜间测试中,系统识别出突然窜入国道的野狗,自动刹车比人类反应快0.8秒。 工程师透露:“昆仑N3的避险算法脱胎于小米扫地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只不过这次保的是人命。 ”
35万-40万的预售定价曝光时,问界M9车主群里炸了锅。 “同样三排座、激光雷达,小米便宜了10万! ”深圳的销售经理陈涛翻着订单记录苦笑,“这两天已有三个客户把问界M9订单转成了可退定金,说要等昆仑N3”。
小米的成本控制堪称残酷。 供应链人士透露,昆仑N3的物料清单(BOM)目标压到28万元,靠的是宁德时代电池打包价、博世转向系统联合研发。 理想汽车某高管私下吐槽:“他们卖车像卖手机——靠生态赚钱,硬件贴着成本走。 ”
但昆仑N3并非完美。 广州天河城的机械车位前,测试员无奈绕了三圈:“车宽1.99米停不进去,只能去隔壁商场多花20块停车费。 ”调研显示,72%的消费者担忧小米造车经验不足,更愿多花10万买传统品牌。
产能也是悬顶之剑。 北京亦庄二期工厂7月刚投产,年产能15万辆。 而YU7的订单已排到56周后,有用户调侃:“等昆仑N3交付时,我孩子都上小学了。 ”
昆仑N3闯入的已是血海。 2025年上半年,腾势N9、问界M8等9款增程SUV扎堆上市。 问界M8创下34天订单破8万辆的纪录;领克900靠传统车企渠道,首月交付量冲上1.2万辆。
凶险的是时间差。 智己LS9、极氪9X将在年底前交付,而昆仑N3最早2026年量产。 小米销售总监王楠在内部会上拍桌:“必须让用户觉得,多等这半年值! ”他们计划拿出杀手锏:订车送万元米家全家桶,从扫地机器人到儿童手表一键配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