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楼下修车铺的老柳,嘴里叼着颗槟榔,唠叨着说他朋友圈都传疯了——奇瑞干了件不小的事,据说把固态电池造出来了,啥6分钟充满能跑一千公里。听着挺唬人,电动车圈里这两天都炸开锅,群里有人嚷嚷着油车得“下岗”,也有人冷笑,说吹牛谁不会,反正真见着在路上跑的还早。
那天在小区门口碰上宋师傅,他开的是家里的老款宋DM,吐槽每回回南方娘家得规划充电,一不留神“趴窝”。他说要真有6分钟满电什么快充、慢充都是浮云,省得“半夜三更下楼抢桩子”。不过老宋也提醒我,技术说是安全没错——什么400度都不着火——网上视频刺了半天,反正是冒气泡没炸,就是不知道一装车里,千里震动加上南北气候,会不会材料给“折腾变味”。
冷门小细节也有人操心,比如我表弟在合肥造车行业里混,他私底下抱怨厂里要搞这种新工艺得全换设备,原来焊接温度、空气控制、密封厂房都不合适。还提了一嘴:要做这种高温固态,温差大时膨胀收缩都比原来剧烈,听说有批次测试时早上冷中午热,竟有装配电芯微裂缝,数据还没发布。
别以为充电桩那点“小水管”就能伺候得了新电池。邻居李警官跑高速说,有的服务区桩子排一小时还不算晚。要真固态电池下到民用,桩子电缆得重来,变压器全换,说不定连物业都不让加装。听江北的姐们发了张照片,某充电站插头发烫都糊皮了。你说旧设备能带的动么?谁心里没点数。
混动线这一块,奇瑞宣称搞了个DHT系统,电机号称3万转。我有个师傅日常修国产电车,嘀咕说“纸面上力气足,用起来不一定润”,就算能上大马力的电驱,配不配得起真实固态电池混动,还得两看。光参数谁不会吹?以前比亚迪汉说热泵牛,落地也就比同级多用一会儿空调,东北冬天一样掉电。
偶尔在维修群里有人八卦,小众配置反倒成了亮点。有人聊到固态电池其实支持跨温区启停车,低温下表现更好,这事普通车主还没概念。还有群友自测吐槽,后排地板没电池凸起了——纯平能搁娃娃板——是固态比锂电薄一块,装车后车厢占地方小了不少。不过听说供货厂家的充电IC有兼容性问题,有几辆测试样车高压互锁警告灯总闪,售后折腾半个月才搞定。
再插句八卦:听隔壁做汽车线束的老林拉家常,说现在电池回收政策没成型,固态电解质回收麻烦,业内有说法是打磨成副产品“备胎填充粉”,但正规回收目前没制度,全靠企业自觉。你说以后车子淘汰了谁管回收?铅酸电瓶厂子都黑得很,这新玩意环保不环保还真两说。
国外同行其实没闲着。前几周有群友晒了日本杂志《Car Watch》的扫描影像,丰田现在试硫化物电解质,会有硫味的。比亚迪那头研究氧化物,技术路子不一样。有师傅私下赌寿命数据:有人觉得日本货更稳定,有人说比亚迪老套路,适应路况和用电方式。反正这些大厂都卡着专利不让外流,市面能买到真货早着呢。
说起来老小区这茬,都是头疼事,车位都紧张,藏个充电桩得和楼管扯半年。更别说想换电池,北方冬天冻得直掉电,群里有人算了一笔账,建快换站加设备、人工,一年光运营费顶得上一辆中配油车,谁担得起?还有人爆料专利被大厂卡死,中小企业想进只能交高价授权金,到头来怕是车价比特斯拉还贵。
今早跟修理铺师傅喝口茶,听他说奇瑞厂里的第一批固态样车最近“发运外省考路”,具体卖不卖,啥时候能排产,销售压根也没底。前年的某老电动车电池卡扣易老化,群里吐槽了大半年才优化,不知道这波新技术会不会又踩坑。有个二手车贩子来找老柳,问固态旧电池有没有“剩余价值”,想收一批拆解实验下,说不定能搞点副业,唉,谁都盯着新路子。
微信车友群偶尔冒出闲侃:“保个两三年,跑远路不担心,想的都美。”可回到现实,小区一地鸡毛,楼下踢毽子的大妈吐槽说还不如直接地铁方便。至于固态电池到底啥时候大规模用上,我们这帮闲人想了也白搭。师傅还插科打诨:“新车新电池,人也新毛病哩!”倒不如先琢磨今晚上汽锅粑粑要不要多煮一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