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块的吉利,凭啥越来越“横”?扒开一看,全是沃尔沃的“内脏”
为啥十年前你可能压根瞧不上的吉利,现在开在路上,总感觉有那么点说不清道不明的“高级味儿”了?这事儿,还真不是你的错觉。这得从一个叫彼得·霍布里的英国老头说起。这老哥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给沃尔沃设计出那一身“斯堪的纳维亚”冷淡风的大神。2011年,吉利刚把沃尔沃揣兜里没多久,李书福就干了件大事——把这尊大神请来,专门给吉利“整容”。你想想以前的吉利车,那造型,怎么说呢,就是朴实,朴实得有点土气。霍布里一来,直接来了个大换血。他带着一帮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搞出了个“水滴涟漪”的前脸。你别小看这个小小的改变,一下子就把整个车的气质给提上来了。最有名的就是当年的博瑞,一出来就被喊作“最美中国车”。那会儿,很多人第一次觉得,嘿,国产车原来也能这么有设计感,这么耐看。这股子淡淡的“北欧香气”,就是从这张脸上,最先飘出来的。
这就要说到一件让很多欧洲人惊掉下巴的事了。时间拉回2014年,吉利把一台当时在国内卖得火热的帝豪EC7,送到了欧洲最权威的碰撞测试机构Euro-NCAP。那地方,可是不少国际大牌的“修罗场”。测试那天,在一堆摄像机和传感器的注视下,这台只卖10万人民币的中国车,以64公里的时速,一头撞向障碍物。“嘭”的一声巨响后,全场一片安静。工作人员凑上去一看,傻眼了。驾驶舱的A柱,就是挡风玻璃两侧那两根顶梁柱,几乎没怎么变形,车门都能正常打开。侧面碰撞测试,更是拿了满分。最终结果,五星!这下可炸了锅了。欧洲媒体当时都懵了:“10万块的中国车,怎么可能这么硬?”秘密就藏在车壳子底下。这身“金钟罩铁布衫”,根本不是吉利自己闷头练出来的,它的“师傅”是沃尔沃S60。吉利通过一个叫“交叉授权”的玩法,几乎没掏一分钱,就把沃尔沃看家的笼式安全车身技术给拿了过来。这玩意有多牛?全车用了大量热成型钢,强度高得吓人,据说指甲盖那么大一块,就能扛住80吨的重量,相当于40台小汽车压在上面。尤其是在B柱里头,吉利还加了块“W”形的加强板,那可是沃尔沃的独门专利。说白了,你花10万买的帝豪,骨子里流着的是北欧豪华车的安全血统。这事传开后,那年帝豪在国内销量猛增了快一半,出口更是翻了三倍。大家伙儿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这钱花得值。
你现在去吉利4S店,看看那台卖得最火的星越L。很多人买它,冲的就是那颗2.0T的发动机。但这颗“心脏”的来头,销售可能都没跟你说明白。这台机器,原本是装在沃尔沃XC60和S90上的。那可是四五十万级别的豪车啊!吉利是怎么把它“偷”过来的?这就要提到一个叫CEVT的神秘机构了。这地方是吉利专门在瑞典搞的一个“技术中转站”,里面全是顶尖工程师。他们的任务,就是把沃尔沃那些高深、昂贵的技术,翻译成吉利能用、还用得起的“白话文”。这颗2.eT发动机就是这么来的。通过CEVT的共享协议,吉利把它拿过来,结合中国的路况和油品,做了些本土化的改造和调校,然后匹配上自家的7速双离合变速箱。结果怎么样?零百加速7.7秒,比很多同级别的合资车都猛,一脚油下去推背感十足。更绝的是,这么强的动力,百公里油耗才6.8升,比大众那台著名的EA888还省油。你想想这笔账:花十三四万,买了一台空间巨大的SUV,里面还装着一颗几十万豪车的“瑞典心脏”。这性价比,简直是降维打击。上市不到一年卖了10万台,一点都不奇怪。很多原本打算买CR-V、RAV4的人,最后都扭头提了星越L。说到这儿,你可能发现了,无论是安全车身,还是强劲发动机,这些好东西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但它们都长在同一块“地基”上。这块看不见的地基,才是吉利这些年脱胎换骨的真正秘密。这背后,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2012年,瑞典哥德堡的郊外,有一座废弃的印刷厂,连个招牌都没挂。吉利把2000名中国和瑞典的工程师“关”了进去。这帮人,三年时间里就干一件事:给未来的紧凑型车,写一套“乐高说明书”。啥意思呢?就是把造车需要的所有零件,都设计成标准化的模块。想造个长点的车,就把中间的“积木”拉长一点;想造个SUV,就把底盘抬高一点;想造纯电车,就把发动机模块换成电池模块。三年后,这套叫CMA的“乐高说明书”终于出炉。
它的威力有多大?后来诞生的领克01,从一张设计图到量产车下线,只用了28个月,比大众开发MQB平台上的新车还快了整整一年。在张家口的工厂里,500多台机器人以0.05毫米的精度进行焊接,那比一根头发丝还细。现在卖30多万的领克09,它的底盘,从悬挂结构到轴距尺寸,跟一百万的沃尔沃XC90几乎一模一样,就是这套“说明书”的功劳。说了半天,咱们终于要触及最核心的问题了:这一切技术的源头——收购沃尔沃,那18亿美元,折合当年约120亿人民币的天文数字,李书福到底是哪儿变出来的?这绝对是中国商业史上一次能写进教科书的豪赌。2010年,李书福决定买沃尔沃的时候,他自己公司账上能动的现金,只有6亿人民币。6亿想撬动120亿,这在当时所有人看来,都是天方夜谭。但李书福的操作,直接让华尔街那帮玩资本的精英都看傻了。他先把吉利的股权押给高盛,换了3.3亿美元;然后找到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牵头搞了个10亿美元的五年期贷款;接着又跑去成都和大庆,说服地方政府各掏2.5亿美元当“彩礼”;最绝的是,他居然说动了卖家福特,反过来借给他2亿美元。这操作,等于买东西钱不够,还让卖东西的给你凑了点。签完合同那天晚上,李书福和他的团队连回国的机票钱都凑不齐,最后是刷爆了三张信用卡才搞定。就这么一场“空手套白狼”式的收购,15年后算总账,年化收益率高达27%。这“120亿借来的底气”,就是所有故事的起点。
吉利消化完沃尔沃的技术后,并没有停下脚步。它自己埋头搞了个更厉害的电动车平台——SEA浩瀚架构。这玩意儿有多先进?它支持超高电压、超大电池,充电20分钟就能跑几百公里。吉利发布这玩意儿的时候,比沃尔沃自己宣布全面电动化还早了一年。这下,轮到别人眼红了。汽车发明者——德国的梅赛德斯-奔驰,看完吉利这个平台后,直接做了一个让业界震惊的决定:把下一代smart品牌的研发和生产,全部交给吉利来干。现在你在路上看到的那些漂亮的smart精灵1,就是在宁波杭州湾的吉利工厂里造出来的。沃尔沃的CEO罗温在一次直播里,只能带着一丝苦笑说:“我们还在规划电动车,吉利已经把电动车卖给奔驰了。”这还没完,路特斯、极星这些品牌,也都排着队来用吉利的技术。光是靠卖技术平台,吉利就已经赚了超过80亿的真金白银。这身份的转变,简直比小说还戏剧。故事的我们回到那个起点。2021年,沃尔沃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上市,市值飙升。李书福在交易所门口拍了张照片,配的文字很简单,就一句话:“15年,一张欠条变成一张存折。”你下次在路上看到一台十来万的吉利,或许可以多看它两眼,那车壳子底下藏着的,可能是一个时代的传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