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华为,能有多大的势能?答案即将揭晓。
2025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名为"尚界汽车"的蓝V账号悄然现身微博,这标志着上汽全新品牌—尚界,即将为首款车型的亮相开启预热。
作为首款车型,尚界H5定位为中型纯电/增程SUV,配备与尊界S800、问界M9同款的192线束激光雷达,并搭载华为最新4D毫米波雷达,同时采用华为ADS4智驾系统与鸿蒙座舱,预计售价18万-23万元。
8月20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个人社交平台透露,尚界H5将于8月25日正式开启预订。一时间,“尚界H5未上市先火”、“下半年最受关注SUV”成为焦点。
而对于上汽来说,尚界能否成功,将是一场不能输的翻身仗。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整车销售达205.26万辆,同比增长12.35%,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64.6万辆,同比增长40.2%。自主品牌销量为130.4万辆,同比增长21.1%。
不过,细看数据,上汽通用五菱的同比32.15%销量增长(75.33万辆)是最大的贡献,这得益于去年以来,10万以下新能源微型车/小型车市场的消费拉动。
相比而言,上汽集团其他品牌的表现,依然不尽人意。其中,上汽大众的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3.89%;智己品牌销量同比下滑14.67%,产量更是同比下滑29.39%。
对于上汽集团来说,尚界必须“开门红”。尤其是对于这家在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曾经取得过传统燃油车时代巅峰成就的公司来说,是背水一战。
1984年10月,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首个轿车合资企业。这是上汽集团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高光时刻。
34年后,2018年,上汽集团全年累计销售整车705.2万辆,创下历史新高纪录。彼时,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28年来首次年度负增长,整体市场销量同比下降3.8%。
然而,仅仅过去不到6年时间, 2024年,上汽集团全年累计销量接近腰斩至401.3万辆,同比下降20.07%,被比亚迪超越,失去中国车企销量第一宝座。
2024年7月,上汽集团进入新老交接窗口期。原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退休,上汽集团原总裁王晓秋接任;同时,原集团副总裁贾健旭接任总裁。
2024年8月,新上任不到一个月时间,贾健旭就在上汽集团2024年年中干部大会上,提出了“把自主作为主攻方向”的重要战略。“变革”成为新领导层的核心战略。3个月后,市场开始传言,上汽正在与华为接洽,寻求合作。
而上汽集团的股价,也从那个时候开始,告别了长达近4年的下行周期。去年11月底,随着华为合作传闻的曝光,股价一度冲高,重新站上2000亿市值关口。
今年4月16日,靴子落地。上汽集团与华为联合发布了全新品牌“SAIC尚界”,采用类似问界的华为智选车模式,也被称为华为鸿蒙智行第五界,品牌定位是面向主流消费市场。
尚界第一款车将以上汽荣威旗下内部代号为“ES39”的车型作为雏形,搭载华为座舱和智驾,提供两个纯电续航版本,覆盖15万~25万元售价区间市场,将成为最便宜的鸿蒙智行车型。
而在尚界品牌首秀时,贾健旭以一句"尚界必须要成功,今年一定要出车"的豪言壮语,凸显上汽背水一战的决心和无奈。而上一次类似的喊话,还要追溯到四年前。
2021年1月13日,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打造的智己汽车,在上海、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和英国伦敦三地同步发布。智己,也被定位为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品牌。
“智能时代出行变革的实现者”是当时喊出的口号,作为上汽集团的“一号工程”,智己汽车承载了中国最大汽车集团机制改革创新、品牌向上突围的重任。
不过,从第一款车发布开始,这个品牌就经历了一系列争议事件陷入舆论漩涡。比如,智己 L6发布会上的小米SU7 Max版电机参数错标、固态电池夸大营销事件、高架违规试驾演示等等,还有车主集体吐槽的品控管理问题。
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销量目标的屡次打脸。
智己汽车2023年销量目标为4.5万辆,最终仅实现3.83万辆;2024年,12万-13万辆的目标,最终仅实现过半,为6.55万辆。2025年,智己的销量目标降至10万辆,但上半年仅完成1.91万辆,销量更是同比下滑14.67%。
贾健旭在此前一次内部会议中明确对智己提出的要求:担创新、强声量、上规模。8月1日,智己汽车首发上汽自研的超级增程技术—“恒星”超级增程,意图通过动力系统的多元化,来实现智己的再次突围。
但,智己和尚界,在上汽集团内部如何平衡,是摆在当局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毕竟,前者是和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后者则是华为。
“上汽躬身入局,会拿出最好的资源。”贾健旭表示,尚界首期投入60亿元,品牌产品线专属团队5000+,打造专属超级工厂。而贾健旭同时身兼智己汽车董事长一职。
那么,尚界,会一帆风顺吗?就在这个全新品牌进入预热周期之际,华为鸿蒙智行的原有合作品牌也在持续发力。其中,尤以问界和智界作为积极。
其中,问界率先开炮。
今年初,2025款问界M5 Ultra率先亮相,23.98万元的起售价,新升级华为192线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的全系标配。对于赛力斯来说,尚界的出现,压力不小。
众所周知,问界M9持续热销,但价格更低的M7和M5却是遭遇滑铁卢。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M5和M7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同比下滑超60%。
而赛力斯的整体销量也是持续低迷。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赛力斯(问界)新车销量同比下滑16.63%,而M9的销量则是同比小幅增长6.28%。
显然,赛力斯必须尽快在中低价位车型实现突围。今年初,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向全体员工发布内部信:三年内,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要实现百万量级目标。
同时,进入销量上升周期的智界,同样是迎来了重大变革。
8月7日,奇瑞和华为再度携手,签署了智界品牌战略2.0合作协议,宣告智界发展进入了2.0阶段。双方明确了将在智界投入超百亿元以及5000人的研发团队,在上海和深圳设立双设计中心。
同时,智界运营将脱离奇瑞的架构,实现华为主导的产销服一体化独立运作,而奇瑞将退出智界的管理,采取“只控股、不指挥”的原则。
对于“五界”的运作,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华为有自己的统筹考虑和车型配置策略,但也不排除未来会出现直接竞争的局面。毕竟,销量是市场竞争的核心目标。
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30万元以上仍是华为鸿蒙智行的主阵地。而这个阵地所剩空间已经不多,整体市场销量也已经处于下行周期。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2024年,中国市场10万以下新能源乘用车呈现触底回升势头,交付量分别同比增长27.62%、9.02%、74.47%。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速继续保持在70%以上。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去几年,30万元以上车型交付量持续下滑。今年上半年,下滑势头仍没有趋缓迹象,同比下滑超过10%。而同期,中国市场新车整体交付量同比增长9.49%。
而对于尚界来说,除了鸿蒙智行体系内的竞争,比亚迪、零跑、小鹏、长安等多个自主品牌都是需要直面竞争的同行。尤其是比亚迪,这是任何品牌下探20万以下级别,绕不开的对手。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20万元以下新能源车型市场,比亚迪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50%。而更大的问题,在于这个区间市场,智能化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华为ADS到底能为尚界带来多大的红利?
一组数据,或许值得深思。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鸿蒙智行(四界)品牌新车交付量同比仅微增4.79%。
小鹏,也是另一个典型案例。
作为中国本土新势力的代表,小鹏在智能驾驶上的研发投入,并不亚于华为。作为10-20万级别市场的纯电主力玩家,翻看其车型销量组成,也可见一斑。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9月开启交付,MONA M03创造了连续8个月交付过万台的新纪录。这款定位于10万级别的紧凑型纯电轿车,成为了小鹏汽车扭转颓势的救世主。
要知道,此前在售的MONA M03主力车型,仅仅是搭载Mobileye的辅助驾驶方案,座舱平台也是早已在中国市场普及的高通8155平台。“热销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当然是价格”,这是大部分行业人士的判断。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MONA M03的交付量达到了8.7万辆,贡献了小鹏品牌整体(国内市场)交付量的48.36%;5月28日,MONA M03 Max车型正式上市,搭载英伟达平台的XNGP辅助驾驶功能,6月交付量仅为1258辆。
另一款主力车型,则是小鹏P7+,上半年交付4.49万辆,交付量贡献占比仅次于MONA M03。如果排除上述两款车型,今年上半年,小鹏的新车交付量则是同比小幅下滑4.38%,这些车型大部分都搭载了基于英伟达平台的辅助驾驶系统。
或许,对于上汽来说,尚界需要的不仅仅是华为的技术(毕竟,智己搭载的Momenta智驾方案,并不比华为差),而是华为“魂”,是华为凭借一己之力挽救赛力斯(前身是东风小康)的成功经验。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在经历了飞凡的失败,智己的拉胯之后,尚界的不确定性未来之外,上汽是否还有备选方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