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卡车对撞风波背后的柳州故事
究竟谁在玩花样?理想汽车最近又“整活”了。这事儿还得从7月29号晚上说起,理想i8上市发布会那天,现场放了一段视频,说是模拟真实交通场景,让自家新车和一辆重型卡车来了个正面硬刚。画面里,i8前脸变形挺严重,但对面的那台标着总质量8吨的乘龙卡车驾驶室都快趴下了,四个轮子直接弹起来——看着就像小区门口大爷讲的“咱这电动车真抗造”。
可惜网友眼睛毒,一眼认出视频里的卡车是东风柳汽家的乘龙。后头官方抖音发的新版本把logo糊掉了,但人家不乐意啊。31号晚上,人家乘龙自己出来发声明,说什么未经授权、扭曲传播、误导公众,还损害商业名誉,这架势比修发动机还麻烦。
我在群里听维修师傅聊过,他们最怕这种“碰瓷式”:你说车辆有没有改装?螺丝是不是原厂紧固?场地啥情况、速度多少,全没明说。“这要真是按标准来测,也不至于一撞就飞。”老王师傅边抽烟边念叨,“别拿当秀场。”
有意思的是,这次还是中国汽研做的——名字直接喷在那辆蓝色乘龙身上。有媒体打电话过去问,人家证券部工作人员答得滴水不漏:流程合规,不偏帮客户哪一方,用的是全新未动过手脚的货。不过具体是哪来的,还得找业务部门再确认。
双方互相甩锅,你推我挡,比二手市场砍价还绕弯子。一时间,各种留言都炸开锅,有人甚至跑到乘龙官微底下问:“你们连理想都撞不过?”结果客服回了一句“被摆了一道”,语气里满满都是无奈。
其实也难怪大家纠结,一个普通中型卡车怎么成了重型代表?2016年出台的新规明明写着12吨才算重型,这次用的是8吨级别,说白了就是中型货运罢了。我一个亲戚就在广西拉货,他天天吐槽现在政策多严格,超载查得紧,“以前老柳州出的那些破解放还能顶两顿,现在新款轻量化多省油,就是铁皮薄点。”他说他们圈子一直觉得安全性不能只看碰撞分数,更要看平时养护和配件扎实程度。
其实东风柳汽背后的故事不少,我小时候去外婆家路上经常看到工厂门口排队等提货的大叔。他们1954年就开始搞农机,是广西第一批能生产现代农具的大厂。后来水泵卖不动,就转行造汽车,再后来干脆跟东风集团联营,把商用和民用两条线分开走。2003年第一台霸龙重卡下线的时候,我表哥特意跑去拍照,那会儿谁敢想到十几年后新能源搅局这么厉害?
2015年以后,“乘龙”这个名字慢慢火起来,到2017年销量干到五万五千辆,在行业内算小有名气。但近几年新能源冲击太猛,他们自家的轿车品牌压力山大,高端项目资源又向岚图这些倾斜。据邻居李叔讲,他去年本来琢磨换台国产SUV,看来看去还是选回合资,因为觉得国产高端配置太复杂,小毛病多修起来麻烦。“倒不是动力差,就是售后容易踢皮球。”
顺便插一句,上个月底公司刚宣布换领导,据说之前几任不是被查就是调岗,大企业内部斗争也挺激烈。不过话回来,即使这样,人家作为国企骨干地位稳稳当当,今年销量11.8万辆,其中海外出口占四万三千辆,可见基础盘还扎实。不像一些小品牌,只靠补贴撑着,一旦断粮立马熄火。
还有件冷知识,有些老司机喜欢给自己的老款霸龙加装副油箱或者改进空气悬挂,为啥呢?因为原厂配置虽然耐操但舒适性一般,自驾长途腰酸背痛。所以市面上流传不少第三方升级包,据坊间传闻,有些维修店专门收购淘汰旧零件翻新再卖给外地用户,也算另类循环经济吧。
最后扯远点,那天微信群有人开玩笑:“以后买纯电还是混动,都别跟大货较劲,小心‘碰瓷’惹祸。”大家哈哈笑完,又各忙各的生计去了。这世道,新技术、新车型天天冒头,可归根到底,每个人关心的不就是日常安全、省心好养活嘛?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