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起火预警” 到 “零爆燃”,动力电池新国标影响几何

在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兴起的当下,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重中之重。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颁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 - 2025)。这项被业界称作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的新国标,将于 2026 年 7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给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加了一道坚固的防护锁。

从 “起火预警” 到 “零爆燃”,动力电池新国标影响几何-有驾

新国标核心内容解读:多维度筑牢安全保障

相较于 2020 版国家标准,新国标在不少关键方面都有了升级。拿热扩散测试来说,这个测试主要是看电池单体内短路导致热失控后的安全防护能力如何。新国标把原来的 “着火、爆炸前 5 分钟得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改成了 “不能起火、不能爆炸(报警还是得有),而且烟气不能对乘员造成伤害”。在测试方法里,还新添了 “内部加热” 这种方式,用来模拟电池内部短路这类复杂故障情况,比如电池内部有金属杂质或者隔膜有缺陷导致短路,这种模拟方式更贴近电池真实的失效模式,让测试变得更全面、更科学。

底部撞击测试也是新国标里新增加的项目。电动汽车在日常行驶时,电池底部有被托底或者被飞石冲击的风险。这个测试规定,电池包或系统在被直径 30mm 的撞击头以 150J 能量撞击后,不能有泄漏、外壳破裂、起火或者爆炸的现象,而且要满足绝缘电阻要求,主要就是为了考查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这可大大提高了电动汽车在复杂路况下的安全性。

针对现在特别火的超快充技术,新国标也提出了严苛要求。对于那些能在 20% SOC 充电到 80% SOC,而且总充电时间不超过 15 分钟的电池单体,得经过 300 次快充循环后,再进行外部短路测试,并且必须达到不起火、不爆炸的标准,这样就保证了高频快充场景下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行业影响:推动技术升级与产业洗牌

新国标的发布,对电动汽车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从技术研发方面来看,目前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不少动力电池大厂,都已经提前在电芯安全和结构设计上下功夫了。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采用了液冷技术,能有效防止热失控,还通过模块化设计提升了电池包的整体安全性,同时用横纵加强梁来强化底部防护;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则是通过改变电芯形状和排列方式,让电池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提高了,在针刺测试里表现特别好,而且还用蜂窝铝框架增强底部防护。不过,有些中小型电池企业因为技术储备不够,要满足新国标要求可能压力不小,得加快技术研发、升级材料,或者优化系统冗余设计来达到标准,这肯定会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

从产业格局方面分析,新国标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汽车的研发成本,短期内可能会引发行业洗牌。那些技术实力强、能快速适应新国标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会更有优势,而有些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可能就会慢慢被市场淘汰,这会推动产业朝着集中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会促进技术标准化进程,对整个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很有好处。

消费者受益:降低安全隐患,增强消费信心

对广大消费者而言,新国标的实施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一直以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起火爆炸的风险,让好多消费者心里不踏实。新国标把 “不起火、不爆炸” 列为强制要求,大大降低了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当电池单体热失控后,新国标要求 5 分钟内就得给出热事件报警信号,而且报警后 5 分钟内不能有烟气进到乘员舱,2 小时内电池不能起火、不能爆炸,通过多层防护实现热失控 “物理阻断”,给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靠谱的保障。

另外,新国标实施后,电池热失控起火事故的风险降低了,符合新国标的车型自燃风险也低了,保险公司的赔付率可能会下降,保费说不定也会跟着降。要是车企能拿出第三方认证,证明电池符合国标 “不起火、不爆炸” 的要求,或者提供电池终身质保(包括热失控情况),保险公司的赔付率可能还会进一步降低,推动保费结构调整和条款优化,甚至有可能取消 “热失控” 免责条款,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消费者的使用成本,让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更有购买信心。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新国标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在安全标准上达到了新高度。在新国标的引领下,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随着电动汽车安全性的大幅跃升,行业发展将迈向更加规范、健康的新阶段,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安心、更可靠的出行体验。那么你期待新国标下的电动汽车能带来哪些改变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