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这名字曾经多响亮啊!凭着那股子独特的驾驶乐趣和一眼难忘的造型,它在中国车市也曾是万千宠儿,风光一时无两。
可如今呢?那份光环正一点点褪色,变得黯淡无光。去年,品牌全球亏损额高达数百亿日元,让人咋舌。
疫情那几年,全球销量更是遭遇重创,中国市场自然也未能幸免。这究竟是市场大潮的必然冲刷,还是它自己步子走错了的代价?
九十年代初,马自达就悄悄和国内伙伴合资,生产起特定车型,算是开启了在华的探险。那时候政策限制多,销售范围小,拳脚根本施展不开。
后来,它聪明地找到大型国企合作,才算一步步把市场铺开,为后来的发展打了个好底子。新世纪刚露头,马自达旗下一款国产车横空出世,瞬间成了市场的香饽饽。
另一款主力车型呢,虽然定价不低,但凭借着独步天下的底盘技术和高效动力,开起来的感觉简直是享受,口碑好到爆。这车刚开始一年能卖两万多台,几年后更是冲到近十万台巅峰,那会儿真是意气风发。
风光不再,隐患初现
可就在这风光的背后,隐忧也悄悄冒头了。接班的新车型上市后,问题接踵而至,比如恼人的噪音,直接把销量给拖住了,一直在低位徘徊。
更糟的是,一款经典车型没多久就停产了,合资公司的产品线变得单薄,市场定位也模糊不清。最终,其中一个合资品牌被另一方收编,这简直就是预示着未来道路会越来越难走。
销量下滑的趋势,其实早在十年前中期就显露出来了。那时候的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内的汽车厂商像打了鸡血一样,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突飞猛进,创新活力简直爆棚。可马自达呢?它却像个老派绅士,慢悠悠地观望着,错过了转型的黄金时机。
近几年的销量数据,简直是触目惊心。前年,它在中国区才卖了十八万台左右,同比跌了一成多。
到了去年上半年,销量更是直接腰斩。再到今年上半年,又大幅下滑到三万多台,市场份额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越缩越小。
就拿它一款主销车型来说吧,月销量从当初的几万台跌到现在区区几千辆,让人看了都替它心疼。
同是日系品牌的竞争对手,在同一个市场里却表现得相对稳健,这对比真是太扎眼了。马自达长期以来都坚持高价策略,总说自己是“价值导向”。
结果呢?市场份额被那些本土品牌一点点蚕食,活该。去年,马自达在中国市场的全年销量还不到全球总量的百分之七,区区八万多台,简直微不足道。
讽刺的是,它在北美市场的销量却一路高歌猛进,增长势头强劲,这明摆着是全球战略出了大问题,严重失衡。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都过半了,马自达还在抱着传统燃油车不放,这不就是去年销量持续低迷的根本原因吗?
中国市场,成了“拖油瓶”?
面对这么严峻的市场,马自达终于坐不住了,不得不调整策略,甚至采取了激进的手段。前年,它一款新车型上市,直接就大幅降价几万元,摆明了要和本土竞品拼个你死我活。
其他好几款车型也纷纷给出数万元的优惠,甚至有款SUV车型的起售价比同级别的日系对手还要低,这架势,真是破天荒头一回。
可就算这样,市场表现还是不尽如人意。今年年初,月销量大概六千多台,同比又跌了近三成。
到了下个月,销量直接跌破四千台,连续好几个月都看不到起色。再往后一个月,销量也没啥明显改善。
今年年中,总销量更是跌到了近十年同期的最低点,这情况,简直不能再糟了。具体到车型销量,EZ-6卖了三千多台,CX-5也差不多三千台,马自达3勉强过千。
CX-50就更惨了,才几百台。紧接着的下个月,CX-50销量进一步萎缩,连三百台都不到,同比跌幅超过五成。
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大约四万台,其中新能源车的贡献少得可怜,这说明转型初期,马自达遇到的挑战可不小。
降价自救,押宝电动化
前年春天,马自达在中国发布了新战略,大张旗鼓地要加速电动化,还要全面升级用户体验和数字化。
中国区的运营团队也搬了新家,由全资子公司来主导,看样子是铁了心要重塑在华业务。它还和本土车企合作,计划去年底和今年底各推出两款纯电动车型。
其中一款纯电轿车去年秋天上市,预订量看着挺可观,但交付效率却不怎么高,今年年中才卖了三千多台。
另一款电动SUV在今年春天车展上首次亮相,最近也上市了,预订量居然超过四万,这或许是马自达在新能源领域看到的一线曙光吧。
这些新能源车融合了中方伙伴的技术和资源,算是真正实现了本土化研发。合资公司更是雄心勃勃地规划,未来几年每年至少要推出一款新能源车,甚至还考虑出口,这决心,真是破釜沉舟了。
马自达全球一年能卖一百多万辆车,可中国市场的份额却小得可怜,甚至连墨西哥这种新兴市场的销量都反超了中国,接近十万台。
这背后的核心问题,就是它根本没跟上中国市场电动化转型的速度,导致在全球战略上出现了严重失衡。
今年上半年,马自达全球净销售额达到了万亿日元级别,可同期中国市场的销量才三万多台,同比跌了超过两成,新能源市场竞争的冲击显而易见。
公司高层自己都说了,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渗透率会远远超过北美,这和马自达在北美混得风生水起,在中国却举步维艰的现状形成了强烈反差。
这说明这品牌的整体全球竞争力,真的有点弱了。内部管理也乱成一锅粥。营销团队像走马灯一样,六年里换了四位负责人,搞得策略根本没法持续。
前路漫漫,挑战重重
今年甚至还闹出了官方销售数据不一致的乌龙,进一步损害了品牌形象。新上市的电动车型短期内市场反应平平,消费者的信心也因此受损。
国内那些领先的汽车品牌销量蹭蹭往上涨,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得吓人,合资品牌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普遍都低。
马自达虽然把重心转向新能源,但入局太晚了,几年前纯电车型才卖几百台,今年虽然有点起色,但离形成规模还差得远呢。
最近某个产销报告里,合资公司的数据甚至都没敢披露,这不更让人怀疑它的透明度吗?马自达现在这处境,真是愁云惨淡。
销量一泻千里,转型路上更是困难重重。它未来能走多远,就看这转型的步子迈得有多坚决了。
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新能源市场渗透率只会越来越高,马自达在这条转型路上,还得长期苦熬呢。
结语
从早期业务转型到汽车制造,马自达一直以技术创新自豪,曾经在中国市场积极扩张,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然而,如今在华困境加剧,销量持续低迷,策略也一再被迫调整,它已经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这些激进的策略到底能不能力挽狂澜,还是只是昙花一现?它在中国市场的未来走向,谁也说不准。车市如战场,马自达,是时候做出最艰难的抉择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