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X9增程版预售开启,35-37万元的价格直接把中高端MPV市场的门槛拉高了不少。这个价位,能买到啥?我这几天琢磨了半天,觉得它的亮点确实不少,但背后的问题也不能忽略。
先说续航,这个我真有点惊讶。官方数据,CLTC纯电续航能到452公里,比起同价位的一些纯电MPV,都要亮眼。你看,比亚迪的唐EV,续航能到500公里,固然,但那价格也明显高出不少。这个千山万水都能自如穿梭的续航,能大幅缓解买车时里程焦虑。其实我也琢磨过,估算比一般电动车多出一大截——大概40%吧。
记得之前听修理工跟我说,他养的车一年折旧率,平均在10%左右(这也得看怎么开),但纯电车折旧快,可能会多些。这里面潜藏个隐忧:备用油箱/电池换新成本,虽然官方说无忧,但实际用个五六年,能不能达到理想状态,还得看厂家后续维护。
我翻了下笔记,发现这里还要拆开说:这个续航,实际上是按理想状态测的,实际用到极限,大概会少十来个百分点。比如空调、负重、急加速,实测后差别明显。可能我考虑的有点理想化,但这个差距也不能忽略。
转到配置上,小鹏X9的底盘真是亮点中的亮点:标配双腔空悬(就是悬挂会软硬可调的那种),还有CDC(连续可变阻尼),这个配置在这个价位里少见。更别说后轮转向了——±10度转角,转弯半径仅5.4米。试驾那会儿,感觉像是在开一辆小型SUV,灵活程度超出预期。停车?没压力。是不是也有人觉得,那后轮转向难维护?我敢打赌,挺多4S店会更喜欢这个设置,它省心。
说到智能硬件,最吸引我的是它配备的3颗图灵AI芯片,算力分明不是一般的,2250TOPS——这到底能拿它干点啥?高速公路领航?城市辅助?支持车外语音、六区域识别。这种都是硬核配置,你能想象吗?我一边想一边纳闷:这可是要何其高的算力,才能保证流畅?反正我是不敢在高速上掉链子。
比起其他竞品,比如说理想M7、奥拓L8或者蔚来的某些车型,它不仅在续航上占优势(引以为傲的充电速度,10分钟补能超300公里),后轮转向也是它的杀手锏——在道路狭窄或者倒车时,反应比SUV还灵敏。试想你停车时,转个几下转弯半径缩到只有5米,倒车都不用拼命猜。是不是很真香?
不过吧,35万预算的用户,会不会觉得这个车型太贵了点?毕竟,这个价格也意味着得舍弃一些传统燃油车的便利,比如说,没有加油的便利感、没有涨跌的焦虑。但你换成燃油车,续航都靠油箱,去油站买油,挺麻烦的——尤其隔个几天就怕油箱干涸。我觉得,现在谁都明白,新能源虽然有坑,但坑在哪儿?在充电基础设施、自我保值率上。
说到自我保值率,能不能算个数字?我估算,像这个级别的新能源MPV,五年后(这个时间点挺关键),剩下的价值大概在40%左右——和燃油车比,少了点,但也能接受。尤其是考虑到它配置丰富,像智能驾驶辅助那块,有的用户能用几年都觉得不过瘾,留给二手市场的溢价空间其实还行。
(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买车还是看用场。我身边的朋友,有个喜欢SUV的:他直说,我就觉得,长途旅行还是油车省心。不过我自己倒觉得,未来的天花板,还是在电动车。这个X9虽然是增程,但它的续航无忧带来的体验,远比你得每三百公里停一回舒服多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感受:他家还贴心配备了多区域识别,坐在车里指挥一下,就知道你是不是打电话、吃东西。是不是觉得有点科幻?但实际上,这就是当前大厂的追求——用算法让驾驶更智能,更人性化。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点:这些智能配置到底能用几年?用到哪天觉得烦?毕竟技术升级快,好像汽车厂商还是在快速拉开距离。对我而言,加入这样的配置,已经不单是炫酷,更多是可用性的保证。
另外说一句,我还注意到,这个MPV的科技配置巧妙但不是很贪心。比如说,支持高速领航辅助和城市辅助,但真正做到全场无死角还得走很远。毕竟,别的品牌在辅助系统上的死角还不少。
总结一下:这个车的亮点在续航和科技,配置够用够硬核。问题是,开出去,你觉得会不会花多点在维护和充电上?或者像我猜测的——未来五年里,电池的性能还能保持吗?这个无从得知,毕竟市场上鲜少说真话。
最后突然想到一个奇怪的问题:你觉得谁会用得起这台没有续航焦虑、智能满满的MPV?是家庭还是商务?还是自驾游爱好者?我猜,可能都可以,但真拿它作日常还是得看心态。
你们觉得,像这样的增程车型,能撑几年?还是只是个潮流的噱头而已?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