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车市“生死局”:四大中国品牌濒临退场,谁在裸泳?

2025年5月,俄罗斯汽车市场掀起一场“淘汰赛”:超千名消费者投票选出开瑞(Kaiyi)、SWM、力帆(Livan)、福腾(Forthng)四大中国品牌,认为其可能因销量低迷退出市场。这场洗牌背后,是俄罗斯车市容量萎缩、本土化竞争加剧的残酷现实,更是中国车企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经阵痛。

俄罗斯车市“生死局”:四大中国品牌濒临退场,谁在裸泳?-有驾

销量断崖:头部品牌“吃肉”,尾部品牌“喝汤”

2025年4月,俄罗斯新车销量同比暴跌25.5%,至10.2万辆,第一季度整体下滑25.4%。市场萎缩下,头部品牌凭借本土化与技术优势逆势增长:哈弗以1.3万辆销量稳居第二,奇瑞、吉利分列三、四位;而尾部品牌则陷入“月销仅几十辆”的泥潭——福腾、力帆等品牌经销商已集体终止合作,部分展厅半年销量不足20辆 。俄罗斯汽车经销商协会直言:“每月销量低于50辆的品牌,经销商注定亏损。”

俄罗斯车市“生死局”:四大中国品牌濒临退场,谁在裸泳?-有驾

“死亡名单”背后:恶性竞争与生存红线

加里宁格勒的“汽车托尔”工厂内,开瑞与SWM共用生产线,却因品牌认知度不足陷入价格战;力帆与福腾则因冬季故障率高、售后响应滞后,被出租车司机诟病为“修车比买车贵” 。俄罗斯专家指出,市场已超载50余个中国品牌,“头部吃肉、腰部喝汤、尾部等死”的分化已成定局:

头部阵营(比亚迪、长城、吉利):依托电动化工厂与本土供应链,市占率持续攀升;

腰部阵营(奇瑞、长安):靠燃油车性价比和混动技术过渡;

尾部阵营(开瑞等):缺乏核心技术,退出概率超50% 。

俄罗斯车市“生死局”:四大中国品牌濒临退场,谁在裸泳?-有驾

俄罗斯市场“去中国化”?实为产业升级倒逼

尽管部分品牌濒临退场,但俄罗斯市场对中国车企的战略价值未减。俄方通过提高进口车认证标准、限制平行进口等政策,倒逼车企扎根本土化生产。例如,长城图拉工厂年产15万辆,比亚迪计划投资电池厂,而开瑞、福田等“候补选手”因无暇建厂,沦为政策牺牲品 。俄罗斯汽车分析师坦言:“中国车企若只做‘倒爷’,迟早被淘汰;唯有体系扎根者能活到最后。”

俄罗斯车市“生死局”:四大中国品牌濒临退场,谁在裸泳?-有驾

未来两年:中国车市“大逃杀”将如何收场?

2025年底或成“生死线”:经销商数量或跌破4000家,尾部品牌经销商加速撤离;

技术战取代价格战:耐寒性能、电池低温效率成竞争焦点;

“剩者为王”法则:头部品牌或通过并购整合市场,形成“3+X”格局(奇瑞、吉利、哈弗+细分领域强者) 。

俄罗斯车市的洗牌,本质是全球汽车产业变局的缩影。对中国车企而言,这场“大逃杀”既是警示——盲目扩张终将反噬,更是机遇——唯有以技术为盾、本土化为矛,方能在“钢铁洪流”中杀出重围。留下的品牌,注定是那些将“出海”升维为“扎根”的长期主义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