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坠海,小米SU7的“最后一课”: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

凌晨4点,福建平潭,一辆小米SU7冲破护栏坠入海中,驾驶员不幸身亡。新闻只有短短几行,却像一把钝刀,把舆论场切成两半:有人痛惜一条年轻生命的消逝,有人则把焦点锁在“电车失控”“智能驾驶”上。评论区里,最刺眼的是那句“电车失控不是新闻,没出人命才是新闻”。这句话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讨论事故时最缺失的东西——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是车,是技术,还是那个永远回不了家的驾驶员?

我翻遍了所有报道,没有找到任何关于驾驶员身份的信息。没有姓名,没有年龄,没有他是否疲劳驾驶,甚至没人确认他是否真的是“操作失误”。这让我想起三年前,一位特斯拉车主在几乎同样的路段,因为车辆突然失速撞上护栏,最终调查结果被一句“操作失误”草草带过。那时,大家讨论的是“电车加速太快,年轻人容易上头”。可没人提过,那个年轻人或许只是踩错了踏板,却要被扣上“飙车”的帽子。如今,同样的事故再次发生,舆论却像复读机一样,再次把焦点锁在“电车失控”上,好像驾驶员的死亡只是一个必要的代价。

我无意为任何一方辩护,只想提醒大家:任何技术讨论,都必须以生命为坐标原点。如果每一次事故,我们都用“技术讨论”代替了对逝者的尊重,那么下一次,舆论场里就只剩下一堆冰冷的数据和术语。而那位驾驶员,他或许只是加班到凌晨,想回家却被永远留在了路上。他或许也有个等不到他回家的妻子,或者一个刚学会叫爸爸的孩子。可我们连他是否被误解、被误读,甚至是否被误杀,都不知道了。因为没人关心他是谁,只关心他开的是什么车。

所以,请允许我提出一个看似过时却必要的建议:在讨论任何技术事故时,请先记住逝者。因为如果我们不这么做,下一次,我们或许就会失去更多。而那时,我们或许连他们是谁都不知道,就像今天这样。

#热点观察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