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就像一只老狐狸,总是灵敏地嗅到哪里有风,便能挥舞着资金冲进去。最近,重庆的两大车企——长安和赛力斯,突然成了香饽饽。有人说是因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升级为央企,引来了五个亿的资金“砸场子”。乍一看,这是中国制造升级的里程碑,实际上,背后却是地方车企长期对政策和外援的过度依赖,隐藏着结构上的隐忧。
从表面上看,短时间内通过“央企光环”融资、与科技巨头华为“喜结连理”,重庆车企似乎迎来了春天。数据非常漂亮:长安汽车,中高层审批效率大幅提升,新能源车销量半年飙升67%。但这些光鲜数字掩盖不了核心短板——长安的零部件自供率还不到40%。与特斯拉上海工厂的95%本地化率相比,长安的所谓“自主研发”成色如何,一目了然。重庆现在玩的,其实是十年前深圳的老套路——用土地和税收“拼命换技术”。当年比亚迪靠政策起家,谁曾想,今天宁德时代能凭电池环节卡住全行业脖子。
再说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如果只盯着问界系列超过40万元的华丽售价和高端形象,确实觉得赛力斯“混得不错”。但稍加深究,核心技术如车载系统、智能驾驶几乎全靠华为提供,赛力斯更像一个“高级加工厂”。这是一种现代版“喝毒解渴”——有华为加持时风生水起,一旦巨头抽身,立马原形毕露。华为如今造车路线复杂,三驾马车并行推进,哪天心血来潮,像极狐一样调转方向,对赛力斯来说,就是天塌地陷。
重庆这些年在汽车产业链上的“集成打法”也并非无懈可击。与宁德时代为邻能省运输成本,福耀玻璃靠近用地降低采购费用,半小时产业圈初具规模。看起来很美,但类似苏州光伏产业集聚曾经辉煌,随即因尚德、赛维接连倒下,全链条瞬间崩塌。现在,全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已跌破50%,重庆还在大干快上搞配套项目,不怕走进历史的老坑?
归根结底,重庆车企的繁荣是“真金白银”,还是“镜花水月”?长安在开疆拓土方面小有成就,在俄罗斯、东南亚市场以及其他新兴国家有所布局,可出口占总销量不到15%,远远落后于上汽MG那50%的海外市占率。赛力斯去年海外销量更是区区1.2万辆,所谓的高端化根本走不出国门,骗骗自己可以,糊弄外国人恐怕还差点火候。一旦政策补贴退坡、华为分心造手机、宁德时代把价格压到地板上,也许是重庆车企的最后一场烟火。
实际上,“重庆模式”能否跑赢未来,关键在于长安真能下苦功提升自主研发实力,而不是搞些花拳绣腿的“央企整合”来取悦投资者;赛力斯也该有点追求,早学学比亚迪那样建立自主三电系统,不然等到下一个风口时,最惨的恐怕还是那些高位接盘的散户们。现在资本热钱簇拥、官媒报道刷屏、销量数字节节攀升,这一切固然热闹,却未必扎实。历史早已证明,谁靠“输血”成长,迟早有一天要暴露体质虚弱。
说得再狠一点,重庆现在的向上冲刺,更像是在玩一场冒险游戏。表面繁荣下,核心竞争力的短板、对政策的过度依赖、巨头“扶持”的风险,一个都不少。这烟火气或许还会持续燃烧一阵,但当热闹过去、泡沫破裂,留下的只会是一地鸡毛。资本市场向来冷酷,翻脸比翻书快,真正有底气的企业,不是靠政策和联姻做出来的,更不是几组看起来漂亮的数据堆起来的,而是那些能在风暴中屹立不倒,靠技术和产品说话的企业。重庆的故事怎么写,光靠表面文章可不够。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