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诞生出比亚迪、吉利、长城、蔚来、小鹏、理想等众多整车品牌。供应链方面,在“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浪潮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了“弯道超车”。
根据《中国汽车报》社和罗兰贝格联合发布的“2025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显示,从省份/地区分布来看,浙江共有18家企业上榜,高居第一,较去年增加1家;紧随其后的是广东12家,江苏11家,山东10家,河北8家,湖北5家,河南、吉林各有4家,安徽、北京、黑龙江各有3家,福建、广西、辽宁、陕西、香港各有2家,贵州、云南、重庆各有1家。
今年榜单入围门槛为供应链营收43.14亿元,较上一年的40.06亿元提升了7.7%。有10张“新面孔”出现,包括长城汽车旗下的精工汽车(23)、曼德电子(38)以及瑞浦兰钧(63)、亿咖通(79)、航盛电子(100)等
成立于2017年的瑞浦兰钧,是中国增长最快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之一,依托全球最大不锈钢制造商和金属镍生产商青山控股的产业链整合优势,构建了稳定且低成本的上游供应链,涵盖正极前驱体、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镍、锂及钴等上游资源。
瑞浦兰钧的主要客户是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吉利等。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去年其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12.14GWh(吉瓦时),跻身全国前十,从第十一升至第八;市占率为2.22%,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
前十名合计实现营收9808.44亿元,进入门槛为374.33亿元。排名4-10位的依次是海纳川(742.60亿元)、均胜电子(554.24亿元)、中信戴卡(427.59亿元)、中航汽车(419.69亿元)、中策橡胶(392.50亿元)、福耀玻璃(375.07亿元)、玉柴(374.33亿元)。
福耀玻璃上升2位,排名第九,取代广汽零部件跻身前十。财报显示,去年其汽车玻璃业务收入达到357.12亿元,同比增长19.49%,占总营收超九成,毛利率为30.15%;在全球汽车玻璃市场占有率约为34%,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70%,稳居第一。
截至2024年末,已在全球12个国家/地区,中国18个省建立产销基地。3 月19日,公司宣布拟对福耀美国增资4亿美元,用于后者对其全资子公司福耀伊利诺伊追加投资,投资建设一条汽车级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
有3家企业供应链营收超过千亿。排名第三的华域汽车,隶属于上汽集团,聚焦“智能行驶”“智能座舱与车身”“智能动力”三大平台的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产品覆盖摄像头、激光雷达、智能照明系统、转向系统、内饰系统、座舱电子、外饰、电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电压缩机等等。目前,已在国内22个省(区、市)设立353个研发、制造和服务基地,在海外设立103个生产制造(含研发)基地,员工超过8万名。
位居次席的潍柴集团,2024年供应链营收达到2406.42亿元。旗下重型发动机稳居行业第一,去年6月12日,潍柴智能数字化工厂第1.5万台发动机下线,标志着全球行业第一个发动机数字化无人工厂实现全线达产。在距离潍坊250公里外的烟台市福山区,潍柴弗迪(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一期于今年5月正式投产。
宁德时代蝉联榜首,去年供应链营收2530亿元(对应财报动力电池系统收入),同比下降11.3%;但毛利率达到23.9%,同比上升5.8个百分点。连续八年(2017至2024年)动力电池使用量排名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市占率为37.9%,较第二名高出20.7个百分点。
截至去年底,宁德时代拥有13个电池生产基地,其中国内11个(宁德、西宁、溧阳、宜宾、肇庆、上海、厦门、宜春、贵阳、济宁、洛阳),海外2个(德国图林根、匈牙利德布勒森),产能达到676GWh,在建产能219GWh。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