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彻底败了!Model Y 大卖4 万辆登顶,多少质疑者被打脸

当特斯拉Model Y在2023年以全球销量超过120万辆的成绩,仅用5年时间就终结了丰田卡罗拉60多年的“销冠王朝”时,很多人还在嘴硬:这只是政策红利,或是粉丝经济的一时狂欢。

燃油车彻底败了!Model Y 大卖4 万辆登顶,多少质疑者被打脸-有驾

2025年的中国市场,彻底撕下了最后的遮羞布。 近一年43.55万辆的零售数据,让Model Y不仅甩开第二名比亚迪海鸥近一倍,更是把燃油车冠军星越L的销量远远抛在身后——后者甚至不及Model Y的一半。

这款纯电SUV在6月单月卖出4.4万辆,断层式领先第二名宋PLUS新能源近1.8万辆。 前十名榜单中,燃油车仅占四席,且总销量被新能源阵营甩开身位。

即便特斯拉创始人深陷舆论漩涡,即便门店遭遇抗议风波,Model Y的销量曲线却像一记耳光,狠狠抽在质疑者的脸上。

中国消费者的购车逻辑早已颠覆:老板的争议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掏三十万买车的家庭用户,只关心后备箱能否塞进婴儿车、周末露营能否装下帐篷、超充站是否比加油站好找。

这种“口嫌体正直”的背后,是产品硬实力的碾压。 Model Y的轴距长达2890mm,后排座椅放倒后能轻松容纳露营装备甚至宠物笼;新款长续航版续航增加31公里却坚持不加价,直击家庭用户对“电量焦虑”的痛点。

燃油车彻底败了!Model Y 大卖4 万辆登顶,多少质疑者被打脸-有驾

燃油车阵营呢? 星越L凭借“半价沃尔沃”的性价比勉强守住燃油车尊严,前十里燃油车总销量已被新能源阵营反超。 甚至曾经月销8万辆的“神车”哈弗H6,如今销量已跌至6354辆,连自家兄弟车型都打不过。

有人说Model Y的成功靠的是绿牌政策,欧洲市场的数据揭穿了这种偏见。 在丹麦、瑞典、挪威等北极圈国家,Model Y不仅成为2023年最畅销车型,更推动当地电动车渗透率突破90%。 在冰岛,特斯拉直接终结了燃油车长达33年的销冠垄断。

极寒天气曾是电动车的“死亡考场”,Model Y凭借自研热管理系统和八通阀技术,甚至在-35℃的漠河成为车主“移动庇护所”。 有车主回忆2021年得州暴雪时,全家靠着Model Y的空调制热,带着4个月大婴儿在车内度过寒夜。

这种技术底气,让Model Y的用车成本低到让燃油车绝望。 车主实测显示,每公里电费仅为油费的1/3,且电机结构简单,几十万公里无大修已是网约车司机的常态。

Model Y的定价策略,更像一场针对燃油车的“精准狙击”。 通过本土化生产和新工艺,其起售价从最初的35万元下探至26.35万元,甚至出现“加几万就能从Model 3升级到Model Y”的情况。

这种价格战直接动摇了燃油车的根基。 同价位的燃油SUV如大众探岳、丰田RAV4,终端优惠后仍难敌Model Y的智能化降维打击。 Autopilot辅助驾驶、OTA空中升级能力,让燃油车引以为傲的“发动机轰鸣”沦为背景音。

燃油车的反击越来越无力。 BBA阵营中,奥迪Q5L月销1.3万辆已是高端燃油车最佳成绩,理想L6、问界M9等国产新能源车在30万以上市场轻松交付过万。 曾经靠品牌溢价生存的豪华车,如今不得不靠降价续命。

燃油车彻底败了!Model Y 大卖4 万辆登顶,多少质疑者被打脸-有驾

Model Y的登顶,并未改变纯电车的困境。 在6月SUV销量前十中,插混车型占据四席,Model Y成为纯电阵营唯一的“独苗”。 这说明消费者对纯电续航的焦虑依然存在,转用插混车作为过渡方案。

特斯拉的换代迟缓也在加剧危机。 面对乐道L60、极氪7X等新车的“围剿”,Model Y仍依赖2019年发布的平台苦撑。 小米SU7、问界M8等车型以更低价格、更高配置抢夺市场,导致Model Y在2025年前5个月累计销量同比下滑24%。

特斯拉的底牌尚未打完。 FSD(完全自动驾驶)若能在2025年落地中国,或将成为逆转战局的关键。 超充网络已覆盖全国,累计提供近6000万次充电服务,相当于支撑车主绕地球行驶约80次火星往返距离。

当星越L车主夸耀空间,Model Y车主晒出露营照片时,舆论场的争吵早已失去意义。 数据表明,2025年TOP10车型中纯电占5席,轿车份额从70%跌至40%,SUV和新能源的夹击下,轩逸五年销量跌幅达32%。

这场变革早已超越“油电之争”的范畴。 五年前,人们争论轩逸和朗逸谁更省油;五年后,话题变成Model Y和小鹏G6的智驾谁更聪明。 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的体验,终究比任何品牌信仰都实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