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万辆年销量的背后,是车质网上持续增长的投诉率——这款国产SUV之王正在用高配置吸引消费者,却用细节缺陷折磨车主。
凌晨三点的4S店维修车间,老师傅拧紧最后一颗螺丝,对身旁的学徒摇摇头:“这月第13台了,都是新车就异响——销量冠军的质量,不该是这样啊。”窗外,又一辆崭新CS75 PLUS正被拖车运来,车灯在夜色中闪烁,像极了车主们无奈的眼神。
01 销量神话,配置堆砌下的性价比陷阱
长安CS75 PLUS 2024年全年销量达22万辆,位居燃油SUV销量榜第二,2025年1-7月又卖出11.5万辆。这些数字背后,是极具诱惑力的价格策略:四代新品优惠1.5-2.5万,1.5T顶配版落地不到13万;三代冠军版直接优惠近4万,低配不到10万就能拿下。
坐进驾驶舱,你会被三块大屏震撼——10.25英寸液晶仪表、14.6英寸中控屏和12.3英寸副驾娱乐屏。配置单更是华丽:360全景影像、透明底盘、L2级辅助驾驶、电尾门、无线充电、座椅加热通风按摩。这些配置在合资车上至少需要25万。
但华丽的配置背后,是用料上的精打细算:单层冲压下支臂、元宝梁副车架、单活塞刹车卡钳,包括羊角在内全部都是铸铁材质。这就是为什么CS75 PLUS永远做不到德系车的底盘质感。
02 痛点爆发,车主们苦不堪言的品质缺陷
车机卡顿是投诉重灾区。多位车主反馈系统反应迟缓,操控页面有卡顿,特别是刚启动车辆时需要等一会才能流畅操作。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车机不升级问题长期位居前列。
异响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有车主反馈车辆在前进或后退时踩油门,底盘会传出金属撞击声,检查发现是半轴没有完全安装到位。这种装配工艺问题在新车上出现,令人对长安的质量控制产生质疑。
噪音控制不足也是硬伤。高速行驶时,车内的胎噪和风噪明显,影响了车内的静谧性。有车主直言:“远光灯不怎么亮”,夜间行车安全性打折扣。
03 成本真相,省下来的钱最终去了哪里
看似优惠了3-4万元,但长安仍在赚钱——秘密就在供应链成本控制上。CS75 PLUS的底盘部件大量采用铸铁而非铝合金,座椅表面是真皮但侧面是人造革,这些细节处的节省累积成可观利润。
保养费用才是长期收入来源。虽然单次小保养只需四五百元,但7500公里的保养周期比很多合资车10000公里的周期更短,长期算下来并不便宜。
最致命的是保值率差距。CS75 PLUS三年保值率约58%,而同价位本田CR-V达到65%,丰田RAV4更是高达68%。这意味开三年后,国产车比合资车多亏2-3万元。
04 技术突围,长安的进步与局限
新一代蓝鲸发动机确实有进步。1.5T版本马力达188匹,扭矩300N·m,WLTC油耗仅6.89L/100km。500Bar高压直喷技术让燃油雾化效果更好,燃烧更充分。
爱信8AT变速箱是亮点,但调校仍欠火候。车主反馈:“深踩油门时,它可能会愣一下才降档,不算聪明;还有就是低速蠕行会有拖拽感。”这种匹配程度,与宝马的采埃孚8AT仍有明显差距。
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表现中规中矩。虽然能实现常规跟车,但在弯道和大车避让时仍显得生硬,与特斯拉和小鹏的自动驾驶技术相比,代差明显。
05 选购建议,哪些人适合买CS75 PLUS
预算有限的首次购车者是最适合人群。10万出头就能买到顶配,享受所有配置,对于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来说很有吸引力。
短期使用计划者也比较适合。如果你计划3-5年就换车,CS75 PLUS的高配置可以提供不错的用车体验,且在质保期内问题不会太多。
城市通勤为主的车主可以考虑。1.5T版本市区油耗8-9个油,在可接受范围内,而且92号汽油就能满足,使用成本相对较低。
但如果你计划长期使用(超过5年)、经常跑高速、或者对行驶品质有较高要求,那么同价位的合资品牌或许是更稳妥的选择。
一位2025款CS75 PLUS车主在维修车间感叹:“配置是满配的,体验是打折的——早知品控差距这么大,我真该多试驾几款车再做决定。”
长安CS75 PLUS就像一份快餐——能快速满足你对配置的渴望,却无法提供持久的品质享受。在国产车崛起的路上,配置堆砌只是第一步,品控提升才是真正的长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