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北京车主在高速服务区排队充电两小时后,终于给车充上电。他苦笑:“标着500公里,实际跑400都费劲,冬天更不敢想。”与此同时,比亚迪宣布,汉EV长续航版正式上市,CLTC续航635公里起,起步价17.38万元。一边是现实的续航窘境,一边是新车型的数字跃进。
2025年10月11日,比亚迪推出汉EV与汉DM长续航版本,其中汉EV新增635公里和705公里两个续航选项,价格下探至17.38万元起。这不是简单的参数升级,而是瞄准了15万至25万元主流市场中,消费者最敏感的神经——续航焦虑。在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60%的该价格带,长续航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决定主流用户是否“彻底告别油车”的关键门槛。
中国15-25万元价格区间的新能源渗透率已达60%,成为市场增长主引擎。但高渗透率背后,是消费者对续航真实性的普遍怀疑。CLTC标准常被诟病“虚标”,用户实际体验往往打七折。因此,当一款车标称500公里时,许多家庭用户本能地将其视为“不够用”。行业观察显示,30%至50%的潜在买家,尤其是无家充、常跑长途或身处北方的用户,已将600公里CLTC视为心理底线。这不是追求极致,而是为冬季衰减、高速耗电留出安全冗余。
比亚迪此番将635公里续航下放至17.38万元起,正是精准击中这一心理防线。它传递的信号明确:长续航不再是高端专属,而是主流标配。尽管目前尚无各版本销量占比数据,但从产品策略看,比亚迪正试图用“高配下放”重塑价值锚点——当705公里车型配齐激光雷达、云辇-C和怀挡设计,消费者会发现,曾经属于30万元级车的配置,如今触手可及。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电动车的普及正从“政策驱动”转向“体验驱动”。早期靠牌照优惠吸引用户,如今靠真实续航、智能驾驶和舒适配置留住用户。汉EV长续航版标配云辇-C、优化储物空间、升级双手机位,正是从“能开”迈向“好开”的转变。当一辆17万元的电动车也能提供接近豪华车的驾乘质感,油电平替的临界点便真正到来。
635公里,不只是一个续航数字,它是消费者信心的刻度线。当主流车型普遍跨过600公里门槛,当实际续航与标称差距逐步缩小,电动车才真正从“替代选项”变为“首选答案”。比亚迪此举,不是在卖车,而是在推动一场出行观念的静默革命。
真正的普及,始于让用户不再计算下一次充电的距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