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高管吐槽宝马奥迪,BBA销量下滑,中国车企逆袭

喂,你说现在这个汽车圈,咋越看越像演真人秀呢?一边是各种电动车扎堆上市,一边是老牌大佬们开始在公众场合明着扎心互呛。就像这次在慕尼黑车展,奔驰的高管戈登·瓦格纳直接在发布会上嘲讽宝马和奥迪,嫌人家设计太落伍,这戏码,比车模还抢眼。

说实话,谁能想到发车的不是发动机而是嘴呢?这奔驰直接把宝马iX3的显示屏拎出来开喷,说人家屏幕小,摆那么远,用起来还不如N年前导航。这不是明着扎心,是挖人祖坟啊。我寻思一句“看着像老导航”,这味儿可比“你家车省油”辛辣多了。你再看奥迪,刚刚端出来的Concept C也没逃过,直接被说成“1995年的老气横秋”,十几寸屏幕都不够看,这给奥迪老设计师听了,还想不想混了?

有人说,这是创新与落后的对立,老牌车企们知道自己被逼得急了,牌面没了,只能用嘴打阵地战。可我要问了:真的只有屏幕大就是创新?设计是不是就靠科技感吊着?你不嫌有点简单直白吗?你要嫌宝马屏幕用起来不顺手,那奔驰自家低配不也是三屏嵌仪表盘?你说奥迪科技感不强,那奔驰GLC电动版在总理面前卡壳的引擎盖算不算高科技笑话?讲到底,谁没点毛病,还不是在比谁的毛病少。

对了,现场还有一出,奔驰本想趁着德国总理在,做个高光秀,一按引擎盖不管用。这场面,谁看了不想把头按进屏幕里,多尴尬。其实这些大牌车企的高管嘴上轰得越凶,背后就越慌。本来车展是秀新技术的,现在倒像是吐槽大会谁语录猛谁有面子。你以为这就是个吵架么,其实根本是“夹缝求生”——老炮儿们看着中国车企这几年高歌猛进,自己再不拼,牌子真得黄了。

你不信?看看数据。今年上半年奔驰在中国才卖了29万辆,直接跌了14%,奥迪也掉了10%。宝马虽然没单报中国销量,但你把仨加一块,比去年少了将近30万台。更惨的是利润——奔驰上半年税后净利润直接砍掉一半,大众集团也掉了三成。以前BBA那可是“钱都供着”,现在能保本都谢天谢地。这说明什么?中国市场不再是你承包,不再是大家点头哈腰只要求个BBA标了。

为什么大家不热买BBA了呢?很简单,中国的新能源品牌太猛了!你买电动车,是不是看智能?是不是看续航?是不是要上来就能手机投屏充电导航语音助手一气呵成?比亚迪,小鹏,理想,极氪现在谁也管不住,这些国产新势力,要性能有性能,要科技有科技,智能辅助一套套的。再瞅BBA,动不动被骂就是“油改电”,智能功能跟不上,还死贵。现在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都破55%了,卖两台车就有一台是电动的。你让老外牌子怎么活?

要说这几年车圈最大变化,绝对是“中国车企强势逆袭”。以前确实是看人脸色吃饭,做到今天,国产车不再是“便宜货”,而是新技术新体验的先锋。你去看全球销量榜,丰田与大众还是前二,可比亚迪和吉利已经挤进世界十强,过往本田日产都被赶下去了。最神的是慕尼黑车展,中国军团116个品牌参展,直接统治全场。过去我们只会“模仿”,现在是规则制定者。这还不是逆天改命吗?哪怕你再嘴硬,在技术和销量面前,一切都白搭。

但有趣的是,老牌BBA们明知道自己不是“电动智能”的牌面,又不愿摆事实讲道理,剩下的只有吐槽和嘲讽。“我们屏幕够大你们太小”,“我们科技感你们太落后”,实际上就是“怕你们超车,又找不到新路”。可问题就来了,比大屏幕,谁比得过某些国产新势力?比智能,谁比得过茫茫多的语音联网天花板?等他们真正要推“未来科技”,国产品牌早就在路上发车了。

弄到最后,他们的心病不是技术落后,而是速度跟不上。钱和技术都投进去了,新车一上市就发现:国产车又升级了,又有新玩法又有新设计。你说这样的焦虑,嘴上再硬,心里也是没底的。这次车展闹剧,不过是他们把内心的“着急和不服”直接搬上了舞台。谁还记得,去年奔驰CEO还说“我们会守住高端身份”,今年就成了“怎么才能不被边缘化”。

奔驰高管吐槽宝马奥迪,BBA销量下滑,中国车企逆袭-有驾
奔驰高管吐槽宝马奥迪,BBA销量下滑,中国车企逆袭-有驾

当然,这不是说BBA一点都没希望。毕竟百年企业,有自己的底蕴,有自己的技术积累。但再牛的大树也是从小苗长起来的,现在这个大时代,谁速度快谁创新多谁有用户黏性谁就是王道。中国车企为什么能发展这么快?一个是灵活,用户反馈一来立马更新,车型款式多如繁星,价格又实在。你想要哪种体验,多快的服务,国产车都能满足,今年国产高端车销量也飙升。

奔驰高管吐槽宝马奥迪,BBA销量下滑,中国车企逆袭-有驾
奔驰高管吐槽宝马奥迪,BBA销量下滑,中国车企逆袭-有驾
奔驰高管吐槽宝马奥迪,BBA销量下滑,中国车企逆袭-有驾

这里不禁要问:BBA还能坐得稳原来的王座吗?这些德系巨头号称稳坐豪车头把交椅,现在能不能守住,关键得看他们怎么把技术和体验做出来。是继续死守原有思路,还是真正学会创新?光嘴上逞能没用,用户体验才最实在。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不迷信“进口标”,反而更看重能不能“智能出行”、玩得爽不爽。谁能真正解决用车痛点,谁能为用户创造新价值,谁才有资格笑到最后。

当然,也不用急着把BBA全埋了,技术积累还是门槛,但现在不是谁先发明,而是谁先落地、谁能让用户用得爽。车企们互相斗嘴也是好事,看起来荒唐,实际上倒是给了吃瓜群众更多思考:我们买车,到底图什么?是一个LOGO一份身份,还是一辆融合了智能硬件与软件的新生活工具?

奔驰高管吐槽宝马奥迪,BBA销量下滑,中国车企逆袭-有驾
奔驰高管吐槽宝马奥迪,BBA销量下滑,中国车企逆袭-有驾

最后还是那句话,现在这个汽车圈,比拼的不再是排量、马力这些“古典常识”,而是体验、速度、更新、智能和价格。新能源车、智能车越来越成为主角,老牌BBA们难得下场互嘲,恰恰说明他们心虚了。未来属于谁?没人能说死,但可以确定,中国车企正在加速往前冲。几年前谁敢想国产车走进欧洲腹地,现在不仅敢,而且当场硬刚。

在下一个十年里,车企的改变不会等你反应,谁敢大胆创新、谁会快速迭代、谁能真正理解用户,谁就有机会成为新的霸主。奔驰“嘲讽”宝马奥迪,也是被现实推着往前走。这场吐槽大会还会延续,更大的变化还在后头。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中国车企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大了。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