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那儿,一身灰扑扑的工装,满脸皱纹像是被风沙刻出来的地图,嘴里蹦出一句:“新能源车是好,可我这车场连个充电桩都没地儿放,你说怎么办?”
这话要是放进官方报告,可能就是“充换电基础设施亟需优化”。
可现场是真急啊,场地不够、资金没到位,眼瞅着要推广新能源重卡,结果连个充电桩都没地方搁,这不摆明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艾合买提·艾开木刚走进厂区,迎面扑来的不是普通的“欢迎领导”,而是满满的烟尘味道和柴油的轰鸣声。
别笑,这就是现实。
三门峡的道路运输行业,传统柴油重卡占了大头,排放的问题就跟那烟尘一样,挥之不去。
要说新能源重卡能不能行?
理论上肯定没问题,但理论就是理论,真干起来,问题一箩筐。
“公转铁,散改集”,这些听起来有点像绕口令的政策,这次也被提了出来。
艾副市长站在大唐金鑫建材的煤堆旁边,听企业负责人讲解“公转铁”的好处。
其实不用讲,数据摆在那儿:一年少跑几万趟柴油车,少烧几千吨油,排放能不降吗?
可问题是,铁轨修得再多,也得有人愿意转啊。
煤老板心里有本账,成本高了,他凭什么买账?
说到底,这事儿绕不开钱。
新能源车贵,配套设施更贵,企业咬咬牙能换几辆,但全面推广?
谁掏这个腰包?
艾副市长也知道企业的难处,他没说废话,直接一句:“政策支持、宣传引导、补贴落地,缺一不可。”
这话听着稳,可落实起来真没那么简单。
尤其是政策这块,谁能保证每家企业都能吃到补贴的红利?
当然,政策不是全部。
像鑫裕汽车运输公司这种老牌运输企业,问题卡得更死。
新能源车能跑长途吗?
冬天电池能行吗?
司机习惯转变得了吗?
这些问题一个个摆在那儿,没人敢拍胸脯说立马解决。
艾副市长也不打包票,只是鼓励企业“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说白了,这事儿急不来,但又不能慢。
从政策到企业,再到司机个人,这条路上每一步都像是踩着路边的石子,一脚下去,咯脚又硌心。
司机们聊起新能源车,语气里透着半信半疑:“充电桩?我们那条线,最近的一个都得绕路十几公里。”
这话一出,谁都明白,基础设施的短板卡得多死。
不过,问题归问题,推进还是得推进。
艾副市长在调研中反复提到了“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意思很明确:你们先试,结果好了,大家跟着学。
可这试点的压力就全压在了企业身上。
鑫裕的负责人苦笑着说:“我们是真想带头,可带头就得赔钱,这事儿搁谁身上不难受?”
网上的讨论倒是热闹。
有人说这是地方政府在环保上的“大手笔”,也有人吐槽这是“换汤不换药”,甚至还有人调侃,“新能源车的电,是不是又得烧煤发?”
别笑,这问题真不小。
电网能不能扛住?
新能源车的电池寿命能不能顶住?
这些问题,全都是摆在新能源替代面前的大山。
说到底,艾副市长能做的,就是尽量让政策落地、让企业少走弯路。
新能源重卡的推广,不是一两天的事,更不是靠喊口号就能成的。
这就像一场拉锯战,每一步都得扯着嗓子喊着劲儿。
那么问题来了,这条路未来会怎么走?
会不会因为企业的犹豫和基础设施的滞后慢下来?
或者,某一天技术突然突破,充电桩和新能源车大规模铺开,三门峡会不会成为全国新能源绿色转型的“样板”?
没人知道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战役刚开了个头。
你要问我怎么看?
我就一句话:别急,慢慢来。
可是真慢起来,有人等得起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