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身边有个朋友特纠结,想买辆家用车,一开始一门心思想选丰田,说看测评都说省油,加一箱油能多跑百八十公里,觉得特划算。结果最后去4S店转了两圈,反倒提了辆大众回来。我问他怎么改主意了,他说不是丰田不好,是感觉大众更"对味"。
这事让绵挺好奇的,丰田的省油口碑在国内算响当当的吧?可为啥销量就是干不过大众呢?查了不少数据,也跟几个懂车的朋友聊了聊,才算琢磨出点门道,今天就跟大伙掰扯掰扯,内行人说的3个关键原因,跟我们平时想的可能不太一样。
先说第一个点,其实很多人买车时,"省油"真不是唯一的硬指标,更重要的是"这车能不能适配我的日常用":也就是「消费场景匹配度」的问题。绵发现,这些年中国家庭用车的场景变太多了,早就不是"能开就行"的年代了。比如现在很多家庭是二胎,或者逢年过节要带着老人孩子一起出门,有时候还得装婴车、行李箱、给老人带的土特产,这时候"空间够不够用"就成了比"省不省油"更急的事。
举个栗子,我们拿两款热门车比一比,丰田的卡罗拉和大众的速腾,都是紧凑型车,按理说定位差不多。绵查了2024年的车型数据,卡罗拉的轴距是2712mm,速腾的轴距是2731mm,看着就差19mm,不多是吧?但实际坐进去感受完全不一样。速腾是特意针对中国市场做了轴距加长的,后排腿部空间能多出来一拳左右,要是坐个1米8的人,膝盖不会顶到前排座椅;而卡罗拉的后排,要是后排坐三个人,中间那个人的腿就得蜷着,放脚的地方也挤。
我那朋友就是因为这个,他说平时带爸妈和孩子出门,卡罗拉后排坐俩老人加个孩子,孩子的安全座椅一放,老人的腿都没地方放,试坐速腾的时候就明显松快很多,当场就动摇了。
还有个细节,很多人买车会考虑"实用性",比如后备箱能不能装。绵看过一个实测,卡罗拉的后备箱容积大概是470L,速腾是553L,差了83L?过年过节回老家,装两箱白酒、几袋米面、孩子的玩具,速腾就能轻松装下,卡罗拉可能就得把后排座椅放倒一部分才能塞下,多麻烦。懂的都懂,我们中国人买车,讲究"一车多用",既得能日常通勤,也得能应对家庭出游、走亲访友这些场景,油耗省那点钱,有时候真抵不上"用着不方便"闹心。
再来说第二个原因,这个可能比空间更隐性,但影响特别大:「品牌情感绑定」。很多人选车,不只是选一个交通工具,还带着点"情怀"在里面,尤其是家里长辈参与意见的时候,这种情感因素更明显。绵跟家里的长辈聊过,他们那代人,提到大众,第一反应就是"桑塔纳""捷达",觉得"正经好车"。为啥?因为大众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车企之一、上世纪80年代就来了,桑塔纳当时可是"国民车"会街上的出租车、单位的公车,十辆里有七八辆是桑塔纳。
很多人的父辈,第一辆接触的车就是桑塔纳,开着它跑业务、拉家人,对大众的印象就是"皮实、耐用、靠谱",这种记忆是刻在骨子里的。
最后第三个点,也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服务生态的下沉能力」。买车不是一锤子买卖,后续的保养、维修才是长期的事,要是保养不方便,就算车再省油,也会让人望而却步。绵之前查过数据,截止2024年底,大众在国内的经销商数量大概有1200多家,还有很多二级网点,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地级市,甚至很多县城都有大众的服务点;而丰田呢,经销商数量大概800多家,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像一些中西部的小县城,可能整个县都找不到一家丰田4S店,更别说维修保养了。
其实绵觉得,丰田销量不如大众,不是因为"省油"这个优点不管用了,而是中国消费者买车越来越理性,考虑的维度更全了。油耗只是其中一个点,空间够不够用、开着有没有情怀、后续保养方不方便,这些因素加起来,才决定了最后选哪辆车。丰田要是想在国内销量往上走,可能得琢磨琢磨怎么调整策略,比如多关注中国家庭的空间需求,多往三四线城市铺服务网点,毕竟现在买车的人,越来越看重"用着舒心",而不只是"开着省油"。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和虚构情节,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