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刚夸你懂设计,转手就给E06破相,真让人意难平

就是看着特别别扭

奇瑞最近这场风云A9L的发布会,本该是一场皆大欢喜的派对。主角风云A9L气场全开,顺带着把之前代号E05的小兄弟也扶正了,正式命名风云A9,而且最关键的是,外观一刀未动!这操作,简直就是给那些天天喊着“量产林志玲,上市罗玉凤”的消费者一剂强心针。你看,我们奇瑞说到做到,概念车长啥样,量串车就长啥样,够意思吧?现场的气氛估计都到这儿了,掌声雷动,闪光灯咔咔作响,所有人都觉得,奇瑞这回是真的要起飞了。

奇瑞,刚夸你懂设计,转手就给E06破相,真让人意难平-有驾

可就在这其乐融融的氛围里,冷不丁地,旁边还站着一位。就是那个曾经惊艳过我们的E06。灯光打过去的一瞬间,我猜现场不少人的表情可能跟我一样,先是疑惑,然后瞳孔地震,最后嘴角不自觉地抽动了一下。E06,那个曾经以一身纯净、科幻的封闭式前脸示人的未来战士,被“破相”了。就在那张本该光滑平整的脸上,正中央,赫然出现了一个……怎么说呢,一个挖出来的进气孔。不大,但极其精准地长在了最显眼、也最不该长的地方。整个发布会的喜庆气氛,仿佛被这个小小的黑洞瞬间吸走了一半,空气里弥漫开一种尴尬又惋惜的味道。倒不是说它有多丑,真的,单纯从一个“孔”的造型来说,它没什么罪过。但问题是,它不该出现在这里。这种感觉,就像你欣赏一幅完美的《蒙娜丽莎》,却发现她鼻子下面被人用记号笔点了一颗硕大的黑痣。这已经不是美丑的问题了,这是原则问题,是让人浑身难受的“别扭”。

真搞不懂,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来盘盘这背后的逻辑。这台风云E06,搭载的是一套1.5T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圈内人都明白,这套系统的精髓就在于“低速靠电,高速用油”。什么意思?就是你在城市里堵车、通勤,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里,那台1.5T的发动机都在睡大觉,车辆完全是靠电池驱动的,跟纯电车没两样。这时候,你需要多大的进气口?零。就算偶尔需要跑个高速,发动机醒过来干活了,以现在的技术,保险杠下方隐藏的辅助进气格栅,难道还不够它喘气的吗?你看人家比亚迪,那么多DM-i车型,前脸设计得一个比一个整体,也没见谁半路热到趴窝的。

所以,这个孔的功能性,真的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难道是为了某种极致的性能压榨,需要额外的撞风面积来给中冷器散热?可这又不是一台赛道猛兽,它定位就是一台家用车。这就让人不得不往另一个方向猜想了:是不是内部的决策流程出了什么岔子?是不是设计部门和工程部门打了一架,最后工程师赢了?又或者,这是某种“家族化设计语言”的强行统一?可风云系列明明主打的就是新能源的科技感,这种突兀的开孔,跟“科技感”这三个字,简直是南辕北辙。

奇瑞,刚夸你懂设计,转手就给E06破相,真让人意难平-有驾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本来天赋异禀的好苗子,眼看就要修成正果,结果被某个思想保守的长辈硬生生拉回来,非要在他身上留下点“传统”的印记。新能源车的设计,之所以那么多人迷恋封闭式前脸,不仅仅是因为它省掉了进气格栅的功能需求,更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告别燃油时代的姿态,一种面向未来的设计自信。它简洁、高效、纯粹。而E06这个孔,恰恰打破了这份纯粹。它像一个尴尬的补丁,时刻在提醒你:“嘿,别忘了,我身体里还有一台内燃机哦!”这种设计上的不自信,或者说摇摆不定,比一个单纯丑陋的设计更让人失望。因为它透露出的信息是,这个产品的缔造者,自己都还没想清楚它到底想成为谁。

看着展台上那台E06,我心里那股劲儿真的就这么泄了。本来,风云A9的原味传承给了我们巨大的希望,让我们觉得奇瑞终于找到了设计的命门,终于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结果E06这么一搞,又把人拉回了现实。这就好比你追一部剧,主角一路升级打怪,眼看就要登顶封神了,最后一集编剧突然告诉你,他决定回家种地了。那种错愕和无力感,真的让人意难平。

当然,设计是主观的,也许有人就喜欢这种混搭风格。但对于那些被E06概念车惊艳过的人来说,这份改动无疑是一种背叛。它让我们看到了一家企业在从燃油向新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挣扎与妥协,这种挣扎体现在了一个小小的开孔上,显得那么具体,又那么让人哭笑不得。我们多希望自主品牌能拿出更多像风云A9那样自信、决绝的作品啊。

说到底,大家为什么会对一个小孔如此耿耿于怀?因为我们爱之深,责之切。我们看到了奇瑞的进步,看到了中国汽车设计的崛起,所以我们才无法容忍这种本可以避免的瑕疵。这台风云E06,它离完美,或许真的就差那么一个孔的距离。现在,车就摆在那里,那个别扭的孔也摆在那里,它会不会成为最终的量产形态?这个问题,可能比风云A9L的最终售价,更牵动人心。奇瑞啊奇瑞,这么好的一副牌,可千万别因为这点“别扭”,最后打得让人惋惜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