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MEGA在上海滩燃起的那把“舆论之火”,的确让不少人心里直打鼓,尤其是在新能源车的安全性上。
这不,我那刚喜提方程豹5的朋友,就光速安排了一套底盘装甲。
说实话,当时我看着他那股风风火火的劲头,心里就咯噔一下。
2500大洋,马云家淘的,号称全包围,照片看着那叫一个严丝合缝,颇有金钟罩铁布衫的架势。
豹子售后倒也敞亮,直接一句“自带装备?没问题,免费装!”省了他一笔工时费。
可问题就来了。
给电池裹上这么一层“铁壳”,防刮蹭是真,但电池它也要“呼吸”啊!
散热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
你想想,盛夏酷暑,你让人家电池捂在一件密不透风的“棉袄”里,这效率能高吗?
长途跋涉,高强度用电,电池温度蹭蹭往上涨,到时候是动力打折,还是直接撂挑子不干,谁也说不准。
更深一层想想,最让人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
谁也不想遇到那种极端情况,但万一真撞了、碰了,电池受损,那股子高压电、那股子热量,本来有个泄压通道,能稍微缓和一下。
现在好了,你这“铁布衫”一穿,直接把“逃生通道”给堵死了,这不就等于给高压锅焊了个死死的盖儿吗?
图啥?图个心理安慰?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家里老人总喜欢在孩子身上挂一堆辟邪的东西,说是保平安。
可有时候,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玩意儿,反而成了孩子玩闹时的安全隐患。
当然,我也不是说底盘装甲完全没用。
至少在面对一些轻微的剐蹭、托底时,它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就像手机贴膜一样,防君子不防小人,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
但关键在于,这种“保护”是不是真的科学,是不是会带来其他潜在的风险。
现在很多人买车,都追求一个“稳”字。
尤其是新能源车,电池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厂家在设计的时候,肯定也考虑到了各种情况,做了各种安全措施。
咱们消费者自己加装东西,出发点是好的,但也要多方考量,别好心办坏事,弄巧成拙。
就比如这底盘装甲,装之前最好还是咨询一下专业人士,看看会不会影响电池的散热,会不会改变原厂的碰撞安全设计。
毕竟,安全这事儿,可不是靠“心安”就能解决的。
与其花钱买个心理安慰,不如多了解一些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所以说,理想MEGA这把火烧的,烧的不仅仅是车,更是我们对于新能源车安全的焦虑。
这种焦虑,催生了各种各样的“自救”行为,但这些行为,真的能让我们更安全吗?
或者说,我们追求的,究竟是真正的安全,还是一种自我安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