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已不足万台理想L6为何逐渐失宠,竞争对手零跑C16凭借性价比和丰富配置迎合家庭用户需求逐步蚕食市场份额
说实话,光看销量,从去年到今年这个趋势就能看出点苗头。理想L6曾经风头无两,月销冲到差不多3万台,光是这数字放在新能源家用大五座SUV里就挺吓人的了。那会,包括我朋友在内,几乎每次跟人聊天都能听到买理想L6的声音,疯狂的时期好像人手一台。突然间就变得不一样了。月销不到一万了,10月份也才差不多九千多台,跟巅峰期比,差了一半都不止。到底发生了啥?我琢磨了一下,主要还是市场太卷了,竞争激烈。
(这段先按下不表)市面上多了不少中大型SUV,功能更丰富,配置更实在。消费者不再只盯一个品牌一个型号,选择变得多元。而且,零跑C16的崛起,算得上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它跟理想L6都瞄准家庭出行,但它更实惠,拼的是性价比。看配置、空间、体验,跟理想L6不差,而且还多了纯电的版本,方案更丰富。
我刚才翻了下自己的手机相册,发现去年拍的家庭出行照。那次带着老婆、两个娃去郊外,退后看照片,空间真是宽到令人震惊。而零跑C16,尺寸基本上就像个中大型SUV,近5米长,车宽也有1.9米,满座也不挤。它借鉴了MPV的一些设计,后排腿部空间、头部空间都相当充裕。坐180cm的我,后排坐起来毫无压力,孩子跑来跑去都没问题。特别是后备箱,按一按按钮,折叠座椅还能变成一张床,1633升的容量,得塞多少东西才能堆满?平时露营、带露营装备都没烦恼。
这真让我想起上次和修理工聊到自动挡车的空间设计,他说:空间不就是个大盒子,越用心设计越舒服。我还嘀咕:是不是因为他们讲究的空间布局,赢在了细节?哎,或许只是买车的逻辑变了。
(这段关于配置和体验的部分,还是试图挤入点共鸣)除了空间大,26款零跑C16的配置真是应有尽有。车内Nappa真皮、座椅加热通风、后排吸顶屏、冷暖冰箱——这些配置,如果在理想L6上都能找到,那它的体验几乎就像家庭沙发+娱乐中心。它的智能化也亮眼,用户不用担心跟不上潮流。配备的深度大模型,辅助驾驶+AI交互,感觉比我去年试驾的时候还聪明些。
价格也十分友善,16-17万的售价,体验堪比理想L6的25万车。这个性价比,放在当下市场,确实算得上够质够用。品牌方面,零跑今年也算是官宣了,连续8个月稳居新势力销冠。消费者这几个月愈发理性,不像之前,唯价格论,还考虑长远的空间、配置、用车体验。
我自己边写边琢磨:未来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家庭用车,还是得看实操体验多点。技术、配置都在升,但不一定就比空间大、用着顺手。这让我想到一个点——最近朋友说,买车什么最重要?我说:能用得顺心吧。他笑着回:你这是准买家心思,他就喜欢大空间,配置够,价格又合理。
市场上像零跑C16这样,正打出性价比牌。相比之下,理想L6在越发高端的路上,越来越像那个标配豪华的代表,但它的目标用户是不是也变得会挑会比了?尤其是看到身边一个朋友换了新车,直接说:养车成本太高,买个空间大的,别的配置差不多的便宜点也行。如果单看使用,理想L6的优势不小,但这就够了吗?
(这段又跑题了,算了,暂且放一放,继续说回市场)我问自己:未来是不是会出现价格战里,那些只看性价比的家庭用户?其实这个想法我以前也没太在意,但我始终觉得,车还不光是屏幕、配置,更是生活的载体。比如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去年那个露营季节,孩子堆在后排的睡袋和背包,让我真觉得空间的价值绝不是说说而已。
(这段留个空白)而且,很多朋友都在担心油耗、二手残值,其实我猜,价格越低,保值越好?没细想过,但总觉得这个逻辑也是存在的。现在看,零跑C16的保值率在同行里不算低,也许用得长,才算真省钱。
你说,理想和零跑的路该怎么走?在我看来,一个品牌要靠技术创新吸引用户,但另一部分,还是得结合实际家庭需求。差异化看似在配置,但空间、便利、成本才是真刀刀见血的。
我总觉得,未来的家庭用车,哪个品牌能找到平衡点,满足实用与体验,谁就胜出。这个问题真有意思——或者说,到底家用SUV未来还会不会变得更复杂?
你觉得买车,最看重什么?哪方面最能打动你?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