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逆袭!北京现代销量猛增背后的三大王牌】
当同行还在为库存焦虑时,这家合资车企却交出了一份"反季增长"成绩单。根据乘联会新监测数据显示,北京现代在2025年传统淡季上演逆袭好戏——7月终端销量达17761台,同比增幅高达41.5%,创下三年来单月佳表现。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继六月环比增长23%后,该品牌连续第二次刷新市场预期。
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的行业变局中,北京现代的"暖冬"现象引发业界关注。资深汽车分析师王振宇指出:“淡季突围背后,是主机厂精准把握了存量市场竞争的三个关键要素:本土化深化、技术平权加速、价值消费回归。”
本土化战略正在为这家老牌合资企业注入新动能。继2024年获得中外股东60亿元战略注资后,北京现代在今年全面铺开"产品矩阵重塑计划",果断对18款市场反响欠佳的车型实施停产,转而聚焦伊兰特、途胜L等核心产品。数据显示,经典车型第七代伊兰特7-8月双破万辆大关,单月贡献度超过总销量的56%。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电动化布局的提速。随着首款全球化纯电车型OE(ELEXIO)量产在即,北京现代在顺义新能源产业园已完成150亿产能储备。该车型将搭载800V超快充平台,结合现代汽车集团独家的e-Corner智能转向技术,有望在竞争激烈的主流电动SUV市场撕开突破口。
在渠道端,北京现代实施的"潮牌体验店"战略初见成效。位于重庆北城天街的全球首家互动体验中心,通过VR试驾、赛车模拟器等创新形式,吸引年轻客群占比提升至43%,较去年同期增长17个百分点。同时开展的"经典车型传承计划",通过老客户置换补贴政策,成功转化12.8%的基盘用户。
不过,行业人士也指出挑战所在。咨询机构艾睿铂数据显示,当前合资品牌在15-25万价格带的市占率已跌破35%。面对自主品牌的智能化攻势,北京现代计划在2026年前完成H-SMART 3.0智驾系统的全系标配,届时将实现L4级自动驾驶功能的OTA升级能力。
在出口市场,这个曾经的中国车市"三冠王"正在书写新故事。依托沧州工厂打造的右舵车型生产基地,今年1-8月累计出口量突破4.2万辆,同比增长210%,主攻东南亚市场的途胜L混动版更成为越南街头新晋"街车"。按照规划,2026年出口目标将提升至年销12万辆。
站在成立22周年的节点,北京现代的变革之路才刚刚启程。随着OE车型的全球同步发售,以及即将落地的氢燃料电池车项目,这个穿越周期的合资品牌正在证明:在存量竞争时代,唯有持续创造用户价值的车企,才能赢得市场的二次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