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芯片标准体系
2023年3月31日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要求,加快推进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建设,构建跨行业、跨领域、适应我国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和规范性作用,有序推进标准研制和贯彻实施,加速推动汽车芯片研发应用,支撑和保障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立足国情,统筹资源。结合我国汽车芯片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在顶层设计、组织协调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行业机构、上下游企业积极参与,协力制定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建设方案,建立与国家芯片等元器件标准体系相衔接,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芯片标准体系。
基础先立,急用先行。分阶段规划布局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应用需求,合理统筹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进度,注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国外标准相协调,加快推进基础、共性和重点产品等急需标准项目的研究制定。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发挥标准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整体竞争力水平提升等方面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以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融合汽车和集成电路行业在技术研发、产业化发展和市场推广等方面优势,加强行业统筹协调,推动汽车芯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开放合作,协同推进。发挥汽车、集成电路标委会积极作用,构建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整合汇聚汽车、集成电路等行业优势资源,强化各方通力协作,注重与国际标准协调统一,以开放兼容的视野建立并持续完善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形成标准对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
编制说明
(一)编制目的
根据汽车芯片技术现状、产业应用需要及未来发展趋势,分阶段建立适用我国技术和产业需求、与国际标准协调统一的汽车芯片标准体系;优先制定基础、通用、重点产品等急需标准,推动汽车芯片共性技术发展;根据技术成熟度逐步推进产品应用和匹配试验标准制定,满足汽车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建立完善的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引导和推动我国汽车芯片技术发展和产品应用,培育我国汽车芯片技术自主创新环境,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安全、科学、高效和可持续的汽车芯片产业生态。制定汽车芯片重点标准,涵盖环境及可靠性、电磁兼容、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等通用要求,控制芯片、计算芯片、存储芯片、功率芯片及通信芯片等重点产品与应用技术要求,以及整车及关键系统匹配试验方法,以引导和规范汽车芯片产品实现安全、可靠和高效应用。实现基础、通用要求、产品与技术应用以及匹配试验等重点领域均有标准支撑,加快推动汽车芯片技术和产品健康发展。
(二)编制依据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
(三)编制思路
1.基础标准子体系(100)。基础类标准主要包括汽车芯片术语和定义标准。
术语和定义标准主要用于统一汽车芯片领域的基本概念,对汽车芯片标准制定过程中涉及的常用术语进行统一定义,以保证术语使用的规范性和含义的一致性,为各相关行业统一用语奠定基础,同时为其他各部分标准的制定提供规范化术语支撑。汽车芯片术语和定义标准将在现行集成电路相关标准基础上,从芯片产品搭载在汽车上的实际功能和应用角度,对其特有术语进行定义和说明。
2.通用要求标准子体系(200)。通用要求类标准是对汽车芯片的主要共性要求和评价准则进行统一规范,包括环境及可靠性、电磁兼容、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
(1)环境及可靠性标准主要规范在复杂环境条件下汽车芯片或多器件协作系统的物理可靠性,预防可能发生的各种潜在故障,对芯片的可靠性提出要求,从而提高汽车芯片产品的稳定性。
(2)电磁兼容标准主要规范汽车芯片内部系统或多器件协作系统各主要功能节点及其下属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功能可靠性保障能力,其主要目的一是规定芯片电磁能量发射,以避免对其他器件或系统产生影响;二是规定芯片或多器件协作系统的电磁抗干扰能力,使其可在汽车电磁环境之中可靠运行。
(3)功能安全标准主要规范汽车芯片企业及芯片产品内部多功能模块的流程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等要求,其主要目的是避免系统性失效和硬件随机失效导致的不合理风险。
(4)信息安全标准主要规范汽车芯片应满足的信息安全需求和应具备的信息安全功能。通过芯片的信息安全设计、流程管理等措施,避免因攻击导致的芯片数据、外部接口及软硬件安全等受到威胁。
3.产品与技术应用标准子体系(300)。产品与技术应用类标准主要规范在汽车各零部件系统上应用的各类芯片,因其特有功能、性能等不同所应具备的技术指标要求及相应试验方法。此类标准涵盖控制、计算、传感、通信、存储、安全、功率、驱动、电源管理和其他10个大类。
(1)控制芯片标准主要规范汽车上用于整车、发动机、底盘等系统的控制芯片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2)计算芯片标准主要规范汽车用于人机交互、智能座舱、视觉融合处理、智能规划、决策控制等领域执行复杂逻辑运算和大量数据处理任务的芯片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3)传感芯片标准主要规范感知环境及汽车各系统物理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入信号的芯片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4)通信芯片标准主要规范汽车用于内部设备之间及汽车与外界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和处理的芯片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5)存储芯片标准主要规范汽车用于进行数据存储的芯片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6)安全芯片标准主要规范汽车内部用于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芯片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7)功率芯片标准主要规范汽车用于各系统具有处理高电压、大电流能力的芯片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8)驱动芯片标准主要规范汽车用于驱动各系统主芯片、电路或部件进行工作的芯片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9)电源管理芯片标准主要规范汽车用于内部电路的电能转换、配电、检测、电源信号(电流、电压)整形及处理的芯片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10)其他类芯片标准主要规范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汽车芯片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一般此类汽车芯片包括,尚在发展阶段的新技术、新产品,暂无法明确固定分类;或者对于汽车应用,该芯片数量较小,无法与上述芯片类别并列。
4.匹配试验标准子体系(400)。匹配试验类标准包括汽车芯片在所属零部件系统或整车搭载标准状态下的测试试验方法。
(1)系统匹配标准主要规范汽车各类芯片在所属零部件系统搭载标准状态下的功能及性能匹配试验方法,以检测汽车芯片在所属零部件系统上的工作情况。
(2)整车匹配标准主要规范汽车各类芯片在汽车整车搭载标准状态下的功能及性能匹配试验方法,以检测汽车芯片在整车工况下的工作情况。
标准体系结构图
汽车芯片标准体系技术结构,以“汽车芯片应用场景”为横向出发点,包括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座舱系统及智能驾驶五个方面;向上延伸形成基于应用场景需求的汽车芯片各项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根据标准内容分为基础、通用、产品与技术应用和匹配试验四类标准:基础类标准包括术语和定义;通用类标准包含汽车芯片的共性要求;产品与技术应用类标准基于各类汽车芯片产品技术和应用特点分为多个技术方向,结合我国汽车芯片产业成熟度和发展趋势确定标准制定需求,制定相应标准;匹配试验类标准包含芯片与系统和整车两个层级的匹配试验验证。
图1 汽车芯片标准体系技术结构图
标准明细表
标准统计表
实施应用
加强统筹组织协调。发挥好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作用,组织成立汽车芯片标准联合工作组,加强与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标准化机构的工作协同,发挥标委会专业优势,做到以汽车行业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相关企业及高等院校等单位的积极性,持续完善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加快推动各项标准制修订工作。
强化行业沟通交流。聚焦汽车芯片领域,整合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力量,构建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集聚相关领域内标准化资源,建立满足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汽车芯片标准体系。
实施定期动态更新。加强汽车产业发展中急需的汽车芯片标准需求调研分析,明确汽车芯片技术要求和应用需求,结合汽车芯片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建立相关标准试验验证流程,持续完善汽车芯片标准体系,为推进汽车芯片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更多资料请访问新质力文库浏览下载https://findmanual.cn/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