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在巴黎住了一阵,印象最深不是那些老建筑,而是马路上电动车一水儿的新面孔。好多牌子,说实话,大部分法国邻居都没见过。早上赶地铁的时候,前面一辆顶着闪亮绿牌的小电车,标志像汉字,车主是个年轻小伙,手里还拿着咖啡。你要不是蹲住看,真分不出来它不是本地牌。
路边维修店师傅说,现在修电动车的活多了,尤其是“那些球球来的”。不少新车主跑来吐槽车机、导航、语音助手花样多,“不像以前买老标致,啥都靠手动,坏了也是皮实。”电动这玩意,听师傅讲,电控、电池包技术都是“东边货最顶,稳定得狠”。
有一次我在微信群跟北京开的哥聊起巴黎这边电车,人家一句话直接把气氛带偏:“只要便宜,能跑远,电池别坑爹管家,谁管是法国货还是中国货啊。”老同事小刘去年还吐槽说他在南法租了辆德系电车,车机卡得像PPT,导航还掉线。后来看他换了国产那款,原地语音控制开空调,连座椅按摩都有,嘀咕一句“老外车整天跟不上”。
讲到这技术发展,二十年前谁敢想电池能顶一天?那时候街头都是柴油味,一到冬天怠速嗡嗡响。现在呢,邻居阿姨跑去蔬菜市场,自己充电,比油车省钱多了。甚至有些冷门小配置——比如车内空气净化、胎压远程监测、实时OTA升级——原来只有在法兰西顶级品牌才舍得上,现在国产车型标配。
不过也有段子。去年有法国老头想买纯电车,他说只认高压平台和快充口。销售告诉他国内品牌的800V电机能冲几十分钟跑好几百公里,老头直皱眉:“真的假的?我朋友说温度低电差。”师傅插嘴:“只要电控做得稳,低温掉电是老黄历。”后来听说这位老头春天买了中国品牌,还跟朋友圈显摆自适应巡航,说比德国车好用、舒服。
圈里还有车友吐槽,西边厂子压根不懂用户体验,就知道跟风,今天降价明天捡配置,关键功能还藏着掖着。微信群里流传一句话:“老车型装了新套,驾驶感还那老一套。”实际上,像法国市区那种窄路、多石板、地势变换快,电动车悬架如果不调校适配,开久了也遭罪。有小众品牌,刚上市时候引进,结果底盘全法式调校,过减速带坐在里面抖三下,后来国产同款直接专门提升滤震,师傅说这叫“地气化”。
同事老婆去年出门撞了辆出租,事后维修才发现这车自带前后四摄,事故自动上传保险平台,省了不少理赔扯皮。邻居小王跟我唠唠说——“你看,咱现在买电车不是为时髦,主要还是图个省心,修情况有app报案,啥事都能自动办。”不过也有糟心故事,有次保养做错软件升级,ESP灯亮一周,师傅一拍脑袋:“这活儿,电门比油门还难搞。”
算起来,如今这城市马路边谁还细究车是哪家的?市场大伙子用脚投票。曾经德国和法国的车机技术被吹得神乎其神,后来年轻人都笑谈“买他们的老款,是买个情怀罢了。”汽车这道场,说白了技术轮轴转没停过,可这回手里的规则真是让中国车厂给重新写了一遍。
有报道说,像波士顿咨询那些行业调研,预测接下来三年里中国新能源车全球份额还要涨,一些欧洲同行都在琢磨怎么把国内的800V电控、智能座舱引进适配。零零散散有行内人聊:谁还死死捏着那老本,恐怕哪天洗牌后连牌桌也进不去。
前阵子有群友开玩笑,说等巴黎再建几个充电站,估计这些电动“新面孔”比法式羊角面包还常见。新买的那辆车现在过了半年,表显续航还真没掉多少。有段时间电控出过小毛病,邻居靠翻中文app才搞清楚升级流程。维修师傅说,等明年过检,估计街坊家门口就得排队刷车机,还谁在意百年前技术的光环,一切都人走路远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