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又搞大动作了!西班牙建厂+湖州落户,这波操作我得说说
说实话,作为一个开了12年车的人,我对零跑这个品牌的印象一直挺复杂的。
记得前两年我第一次试驾零跑T03的时候,老实说,心里是有点犯嘀咕的——一个相对年轻的品牌,能做出什么样的车?结果没想到,这小车开起来还真有点意思,特别是那个价格,当时就觉得这家公司有点门道。
这不,最近零跑又搞了个大新闻:不仅在西班牙萨拉戈萨工厂正式落地欧洲本土化生产,还在咱们浙江湖州建了个40亿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话说回来,这波操作确实有点让人刮目相看。
海外建厂,这步棋下得挺妙
不吹不黑地说,零跑这次在西班牙的布局还真是找对了合作伙伴。
跟Stellantis集团合作,用人家现成的萨拉戈萨工厂,这工厂可不是闹着玩的——43年造车历史,年产能30万辆,周边还有350多家零部件供应商。 这就延伸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改造现有产线而不是新建?
作为一个跑过无数车展、看过太多车企起起落落的人,我觉得零跑这招挺聪明的。新建工厂投资巨大,风险也高,而且从零开始搭建供应链体系,光是时间成本就够呛。现在直接“拎包入住”,还能跟宁德时代的电池工厂形成供应链协同, 这个必须得说说,确实是降本增效的好路子。
你说巧不巧,人家T03之前在波兰工厂试产,本地化率就达到了45%,成本控制跟中国持平。这说明什么?说明零跑在海外本土化这块儿,还真不是纸上谈兵。
从奶爸角度看,零跑这些年确实在进步
带着老婆孩子出门这些年,我对车的要求其实挺实用主义的:安全、空间、性价比,还得皮实耐用。
零跑前七个月累计销量271793辆,连续5个月蝉联销冠,这个数据还是挺能说明问题的。 不得不承认,在10万级新能源车这个细分市场,零跑确实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我记得去年试驾零跑C11的时候,那个空间表现确实让我有点意外。说句良心话,同价位的车里,这个空间利用率确实做得不错。特别是后排,我1米78的个头坐进去,腿部空间还是挺宽裕的。对于咱们这些奶爸来说,后排能不能舒服地放个安全座椅,这可是刚需啊!
但是吧,我还是得泼点冷水。零跑的品牌力和渠道建设,跟传统豪强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特别是售后服务体系,虽然这两年在加强,但覆盖面还是不够广。
理性看待这波扩张
这些年我也算是见证了太多车企的野蛮扩张,最后资金链断裂的例子。所以看到零跑这次40亿投资湖州、2亿美元改造西班牙工厂,说不担心是假的。
话说回来,零跑这次扩张还是挺有章法的。跟Stellantis的合作模式挺清晰:零跑提供技术和车型平台,Stellantis提供工厂、渠道和服务体系。这种“技术换市场”的玩法,比单纯砸钱建厂要稳妥多了。
特别是湖州这个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周期24个月,这个时间节点卡得挺好。正好能配合欧洲工厂2026年第三季度B10车型的投产时间。从供应链布局的角度看,国内生产零部件、海外组装整车,既能控制成本,又能规避一些贸易壁垒, 这点我是服气的。
市场前景:机会与挑战并存
说实话,欧洲新能源车市场确实是块肥肉,但也不是那么好啃的。
欧洲消费者对车的要求跟咱们不太一样,他们更注重品质感、环保性能,对品牌调性也有要求。零跑的T03在国内卖得不错,但放到欧洲市场,面对的可是大众ID系列、雷诺ZOE这些老牌劲旅。
这就有点考验零跑的产品力了。B10这款车我还没试驾过,但从定位来看,应该是要在欧洲主流市场分一杯羹。 关键是价格能不能打,品质能不能跟得上,这两点缺一不可。
从奶爸的角度来说,我更关心的是零跑能不能在保持性价比优势的把产品品质做上去。毕竟欧洲消费者可不像咱们这么包容,出点小毛病就可能影响整个品牌形象。
简单来说就是:看好,但要理性
零跑这波海外布局还是挺有想法的。既有技术积累,又找对了合作伙伴,时间节点也卡得不错。
但是吧,扩张归扩张,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消费者买车不是买故事,是要开回家用的。能不能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关键还得看B10这些新车型的市场表现。
作为一个试驾过上百台车的人,我的建议是:支持国产品牌走出去,但咱们消费者也要保持理性。好的产品值得支持,但也不要因为情怀就盲目买单。
那问题来了,大家觉得零跑这次海外扩张能成功吗?特别是有在欧洲的朋友,你们觉得零跑的车在当地有竞争力吗? 欢迎车友们留言聊聊!
这只是我个人观点,可能每个人需求不一样。但我相信,只要把产品做好,把用户体验做到位,中国品牌在海外还是大有可为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