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汽车上哪个座位最安全”,基本每年总有人把这个话题拎出来说道一遍,但真正坐到车里你问一句——“你愿意坐那个公认最安全的后排中间位吗?”多半收获的不是点头,而是皱眉。为啥?明明“车祸逃生率最高的位置”,偏偏大家最不爱捧场,这事其实挺值得琢磨的。
先说说为啥后排中间会被排到首位。咱们中国人坐车,讲究个“主宾”,也讲究个“舒服”。可你要讲究“安全”,那道理其实相当朴素——车子四周都容易遭殃,中间遭殃概率小。最常见的撞车是两车对撞或者一侧被怼,最外侧的座位直接面对门板和窗户,一有外力冲击,第一时间挤扁的就是它。后排中间啥都不沾边,哪边撞了,你这一团肉先有挡板、有座椅、有距离,等于获得了一层天然保护壳。
接下来我们设想一下几个车祸常见场景。比如正面撞人,副驾驶、驾驶座首当其冲,尤其副驾驶,哪怕安全气囊弹出来,力气大得吓人,成年人都能发懵。而一旦你坐得靠旁边,气囊弹开之后加上侧面玻璃碎裂加持,你这身子当场就得受不少苦头。再想想侧面被撞,哪怕你有安全带,离门板近,依然挡不住向内的钢板和玻璃片。后排两边也难免,唯独中间那一位,仿佛人群中间的幸运儿,东边西边都离你有点距离,间接帮你缓一缓劲儿。
可问题来了——都知道安全,大家干嘛集体逃避后排中间?你别说,有时候人就贪点小懒,图个舒服。后排中间呢,常年当“备胎”,位置狭窄不说,扶手常常抬着,坐垫高一块低一块,遇上小两厢更郁闷,没有头枕,座位短,长时间坐,腰酸背痛腿发麻,简直跟罚站似的。开个长途,后排两边的人迷迷糊糊靠窗边睡大觉,你蹲中间,两边肩膀被夹着,伸也伸不开。有句老话,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但“宁坐安全位不做舒服鬼”这口号几乎没人喊,肉体的本能远大于对抽象安全的幻想。
还有个说法挺魔幻——后排中间系安全带的少。大家没觉得吗?副驾驶、驾驶座,谁敢不系?下车提醒你一遍,上车警告你一遍。后座两边呢,乘警查得紧,也没人敢造次。唯独后排中间,安全带往往连座椅缝里都塞着,不仔细掏都看不见。甚至有些车主从来没把那根安全带拉出来过,顶多有人问“这是不是坏了?家里小孩坐要不要整修修?”殊不知,这根带子意义重大——你不系,就算坐帝王宝座也白搭,真的碰上急刹那一下,你还是炮弹。
再说说那些开车的老司机,有没有注意过司机危险“本能”?真要碰见突发状况,比如同车道要撞上了,大部分司机下意识偏某一侧打方向盘。讲道理,反应一个是为了安全,一个是想法设法把损失降最低。这个动作其实最先保护的是驾驶员自己,然后才是其他人。副驾驶、驾驶员后的那一站,恰恰成了顶包侠。所以你会发现,当副驾驶一侧要被撞,司机条件反射地避开,你在副驾后面反而比司机后面倒霉大几分,但是后排中间这个位置,不靠哪边,不挤哪边,两边被撞的概率均摊,真的是运气位。
是不是说明坐了“安全丑位”就万事大吉?别开玩笑了。车的安全本质还是人决定的。你看有的人本事平平,开起车来飚得飞起,什么操作都敢当场试试。新老司机之分就在于这个心态,经验再多,一旦心里藏点侥幸,掏心窝子说,车里再多安全气囊也白扯。要被撞上的事故,绝大多数都是人祸,不是天灾。安全分数里司机的责任永远超过“坐哪”这需求。
你身边有没有那种“副驾驶铁粉”?有人一上车就往副驾驶蹿,理由也谁都懂——方便、好看、能和司机聊天,拿东西递水扯闲篇都方便。可偏偏最危险偏爱最多。副驾驶真的别轻易给老人小孩孕妇坐,这一点人家安全手册都写清楚过。因为真遇到急刹车、追尾,安全气囊弹出来瞬间气流相当大,成年人都能晕,老弱病残遭不住那力道。最关键,副驾驶离前挡玻璃最近。爆炸那一下,什么保护都来不及。很多家长还喜欢让小孩站在副驾驶挡控台上,把危险想得太美好,万一出了事故,医生都说“根本救不回来”。
再说到底要不要在后排戴安全带?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甚至比你坐哪个位置更值钱。你想想,任何一个没安全带的人,车子一旦被撞,身体惯性瞬间被甩出去,肉体飞出去的力量等于好几百公斤,飞过前排直接贴玻璃。你以为事件只伤到你自己?错。飞出去撞前排椅背,那椅背是软的么?直接把前面的人给顶死,安全气囊都懒得管。所有人都不爱系后排带,无非图省事;但临到关键时刻,自以为“没事儿吧?”的心理,比没安全带危险一百倍。
咱们再换个思路——为啥后排中间要“设计”得那么不舒服?是不是车企有什么阴谋?其实归根究底,绝大多数家用车设计之初就按四口、五口人来。常态三人同行,大都是大人坐两边,小孩轮流中间,顶多偶尔全家出游才三人坐满。但企业讲成本,座椅结构加厚包装只做主流需求,剩下的空间能省就省。你要舒服,自己带个小垫子垫背,不然这位置常年是备用。厂家真动点手脚,让后排中间柔软舒适,造价就上去了,买家还要为百分之一的概率买单,谁愿意呢?
有的人说中间不安全,因为没头枕,我觉得这事得辩证看。头枕不代表绝对安全,但缺了头枕,追尾时你的脖子扛不住,很容易颈椎损伤。这也是大多数人不爱中间的重要一环。但在你想舒服、想安全、想便宜、啥都想要的时候,这世界给的就是“有得必有失”。
现在这些年,国家对后排带安全带抓得紧了,提醒不断,也有罚款。但真正落到行动,还是很多人听个响儿。说句难听的:越是你以为不会出事的时候,事往往最爱找你头上。谁还没经历过“没戴安全带,差点飞出去”的教训?事后长记性才是好人。
说回来,假如你真那么在意“最安全”——选最安全的司机,最安全的环境,最安全的位置,然后乖乖坐好,必须带安全带。舒服可以慢慢找回,命要是丢了,后悔都来不及。车子本来是给人用的工具,舒服和安全永远拉扯。有人愿意做第一名的弃座,那是每个人对概率的祈祷。懂点常识,知道点利弊,学着用对方式保护自己,剩下的只能交给命运和每一次的谨慎。
说到底,其实高危的永远不是哪个座位,而是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心存侥幸。如果连“最安全”的位置都白费,那全车的用心还不如自行车。你有没有想过,自打汽车有了以后,人类其实在和概率、在和自己较劲——你觉得安全的地方不舒服,舒服的地方最危险,世界就是这么公平又戏谑。悬着的那颗心,用安全带系住,不丢人;懒出来的笑话,最后倒霉总是自己。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