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毛巾能擦掉的印记,擦不掉的小米造车焦虑

哥们儿,你琢磨一下这场景。

你刚娶了个漂亮媳妇儿,正美滋滋地准备过小日子,灯光一照,猛然发现她后脖颈子那儿,有个小小的纹身印记,隐隐约约写着“前任到此一游”。

你说你啥心情?

离谱不离谱?

最近刚提了小米SU7的车主,估计就是这感觉。

车开回家,停在自家车位上,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欣赏。

嘿,这海湾蓝,帅!

这轮毂,绝了!

结果一回头,阳光斜着一打,后挡风玻璃上,清清楚楚地留着四个字的“幽灵”——“测试车”。

我勒个去,这一下,估计车主的心情直接从云端自由落体到了马里亚纳海沟。

这事儿搁一般车企,八成就是某个售后客服出来打个哈哈,送两张洗车券,大哥消消气,多大点事儿。

湿毛巾能擦掉的印记,擦不掉的小米造车焦虑-有驾

但这是谁?

小米。

是那个被雷军赌上所有声誉,号称要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一切的“后浪”。

所以,接下来的一幕就特别有意思了,堪称年度公关大戏:小米汽车的两位高管,李肖爽和王化,跟商量好似的,前后脚跑到微博上“滑跪”道歉。

姿态之低,速度之快,让人怀疑他俩是不是在公司内部搞了个道歉KPI竞赛。

他们的解释听着也挺实在:为了搞好新能源汽车品控,下线的车会抽检,贴个静电贴方便看,完事儿了就撕。

谁知道这玩意儿跟狗皮膏药似的,留下了个“隐性伤疤”。

道歉信写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还手把手教你怎么用湿毛巾擦掉。

湿毛巾能擦掉的印记,擦不掉的小米造车焦虑-有驾

这波操作,换在任何一场危机公关的赛场上,都得算个满分。

可咱今天不聊公关,聊点别的。

这块小小的静电贴,就像是NBA总决赛抢七的最后一分钟,一个巨星球员的一次低级运球失误。

球丢了,比赛可能也输了,但问题真就只是那一下手滑吗?

鬼才信。

背后暴露的,是心态、是体能、是整个团队在极限压力下的运转出了岔子。

小米SU7的交付,就是这么一场万众瞩目的总决赛。

雷军是那个在场边喊得声嘶力竭的主教练,几十万订单是山呼海啸的观众。

所有人都等着看这个跨界来的“天才少年”,怎么在巨头林立的赛场上打出名堂。

结果,比赛刚开场,就因为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差点摔个跟头。

湿毛巾能擦掉的印记,擦不掉的小米造车焦虑-有驾

这说明什么?

说明造车这活儿,真不是写代码。

互联网那套“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打法,在这儿有点水土不服。

软件出了BUG,半夜发个补丁就完事了。

车这东西,你试试?

一个螺丝没拧紧,那是要出人命的。

这块静-电-贴,就是互联网的“快”文化,和汽车工业的“慢”文化,来了一次硬碰硬的亲密接触。

结果,火花四溅。

这让我想起网上老有人拿黄磊家说事儿。

他家孩子出门,穿得朴素点吧,就有人在底下嘀咕:“哟,又来体验民间疾苦了?装得累不累啊?”

公众人物和明星企业,好像天生就活在一个巨大的放大镜底下,任何一点点不完美,都会被无限放大。

小米现在,就站在这放大镜的正中心。

大家对它的期待太高了,高到不允许它犯任何一个新手村级别的错误。

所以你看,李肖爽和王化的道歉,与其说是给车主一个交代,不如说是给整个市场、给几十万潜在用户吃一颗定心丸。

他们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所有人:我们知道自己哪儿错了,我们虽然年轻,但我们不嘴硬,我们改!

说到底,那块用湿毛巾就能擦掉的印记,擦掉的是玻璃上的痕迹。

但这次事件在米粉心里、在围观群众心里留下的那道“痕”,可就没那么好擦了。

它像一根小小的刺,扎在那儿,时时刻刻提醒着大家:小米汽车,这个一出生就风光无限的“天选之子”,脚下的路,还长着呢。

那么问题来了,老铁们,要是你,你信这湿毛巾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