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断网,联想懂的停服务,车主自费买流量

最近车界又出大新闻,哪吒汽车突然“断网”,摊上这么个事儿,不光是车主闹心,连吃瓜群众都忍不住皱眉头。这不,哪吒的管理人赶紧发声明:不是我们不想连,是合作方联想懂的“擅自掐了网”,大伙儿开车一定记得带智能钥匙。这一番解释看似诚恳,背后却有不少让人琢磨的地方。到底是谁的锅?谁为此买单?未来还有多少类似的“断网车”等着车主?这些问题,要是搁我身上,也得寻思半天——咱们就一起来唠唠。

咱们先抛个问题:一辆脑袋聪明、身上全是花活儿的智能汽车,没有了联网功能,还能叫智能吗?又或者说,咱们如今买车,到底买的是发动机、四个轱辘,还是被打包售卖的“未来生活”体验?以前老头乐那会儿,花几千块买个三蹦子,天冷了自己焊棚子,哪怕没个车机系统照样开得飞起。现在智能电动车一股脑儿主打“智能互联”,买车像买手机,上车接入网络,音乐导航全靠线上服务,突然变成个“离线播放器”,车主心里不得骂娘吗?

要明白,哪吒汽车和联想懂的是“捆绑销售”合作,表面上打着智能互联的大旗,实则是每月充值开会员、买流量,本来应该是“买车送服务”,结果现在“服务突然下架”,谁受伤最大?还不是那些讲究体验感的消费者。你说人家合众新能源(哪吒汽车的“老东家”)倒了霉,裁员、欠薪、股权冻结,最后法院一纸裁决进入破产重整。这会儿管理人一边说着全力保障用户权益,一边赶紧让车主带好钥匙,别再指望联网功能。嘴上照顾用户,背地里“自家锅还没洗净”,这买卖可真叫人看不透。

再说联想懂的这边,表面看是个受害者:欠了服务费,沟通无果,只能停机自保。但现实是人家早有准备,服务一停、流量套餐立马上线,什么基础包、丝滑包、全年无忧包,说得热闹,价格也标得明明白白。以前是厂家给你买单,现在得自己掏腰包。一刀切的操作,表面叫无奈,其实不是照着“韭菜”割得更麻溜?你说车主们应该怪谁?是怪哪吒汽车经营不善,还是怪联想懂的落井下石?两边都说得过去,两边又都说不大过去,倒霉到头来还是小老百姓。

我一直在想,现代人买电动车,尤其是国产品牌,图的是什么?图智能体验,图性价比,拿起手机别人能开空调、能提前下单,能查车辆状态、能听歌追剧。谁会想到突然“断线”,一切高大上的体验全打了水漂,车子“降级”为一堆铁皮加电池,和老头乐也没本质区别。以前车企宣传配置,谁家敢说“联网服务稳定”?现在出纰漏了,车企就让用户自己买流量,服务商把套餐单子甩出来,美其名曰“满足用户需求”。这逻辑,就像你买了高配手机,厂家突然把4G、5G模块一锁,想上网得单独买流量包。你愿意吗?

有人要问,这事算不算黑天鹅?其实一点都不奇怪。智能电车行业近几年表面风风光光,底下谁不是踩着“钱紧”的地雷?哪吒汽车这波断网闹剧,很大程度是整个赛道的真实写照:资本不足、管理混乱、盈利乏力。你要说怪联想懂的无情,谁都知道服务商不会和破产企业讲情分,饭碗要紧。但说白了,最终兜底的还是普通人——车主承担风险,体验买单。至于法理上该谁承担责任、能不能追偿,流程得走上好几年,结果未必有多少实际意义。赔偿或者协商,大概率也是让消费者选套餐、自己花钱了事。

换个角度想,厂商大张旗鼓地打智能牌、物联网、云服务,本质是把车子和外界连成一张大网。可只要这张网有一环断裂,哪怕你哪吒汽车硬件再牛,环节滚动再顺畅,一下变成“断网孤岛”,终端用户只能干瞪眼。这才是“软件定义汽车”最大的风险:数据流量、账号服务、远程运维通通绑定供应商,中间链路稍有岔子,全盘塌陷,消费者“充钱不知所终”,体验停摆却维权无门。

是不是说我们永远只能被“智能车务”牵着鼻子走?也不尽然。我觉得车企和服务商总拿合同甩客户,久而久之,买车的老百姓自然长记性。今后选车、下单、签协议,得先想明白问题:联网功能“到底属于运营环节还是售后服务”,出的幺蛾子到底归谁买单?退一万步说,未来行车,还真得随身带势母钥匙,丢掉幻想。智能网联车再美,其实核心功能还是“代步工具”,搞清这一点,不至于给自己上了套。

有车主说,哪里有“哪吒断网”,就会有“李哪吒、韩哪吒断网”。说得一点没错。且不说被“流量割韭菜”,指不定哪天自己家品牌突然合作破裂,所有承诺的“终身免费流量”过期作废。像这样的乱象,背后反映的就是行业不成熟。监管只盯着生产分割、质量检测,却没人管服务链条上的“售后坑”,缺乏透明度,刚需客户完全成了待宰羔羊。

哪吒汽车断网,联想懂的停服务,车主自费买流量-有驾
哪吒汽车断网,联想懂的停服务,车主自费买流量-有驾

是不是得把责任划清楚?车联网到底赋能了谁?理想情况下,厂家兜底,服务商稳定赚钱,用户受益。现实中,企业各自自保,服务中断、数据失联,损失全推给消费者。“卖方合谋,买方买单”,这逻辑流行那么多年,至今没变。不只是汽车,家里的智能电视、冰箱、空调、音箱,甚至窗帘都玩物联网。万一哪天某品牌经营不善、跑路破产,咱这点儿云端服务会不会跟着下线?这一想,真怕哪天成了科技社会里的“数字孤岛”。

再质问一句:企业到底在卖什么?智能?互联?未来?还是短期的承担、长期的甩锅?哪吒汽车今天断网,明天可能就是别家品牌的续集。所有打着“智能+流量”旗号的厂商及合作商,如果搞不好透明化、服务承诺、清晰可追溯的维权机制,让消费者有明白账可算、有章可循,这个行业迟早得翻车。嘴上喊创新、讲体验,骨子里全是分账、割韭菜,这种模式到底有多大前景?消费者心里都有杆秤。

哪吒汽车断网,联想懂的停服务,车主自费买流量-有驾
哪吒汽车断网,联想懂的停服务,车主自费买流量-有驾
哪吒汽车断网,联想懂的停服务,车主自费买流量-有驾
哪吒汽车断网,联想懂的停服务,车主自费买流量-有驾

我说这些,不是要泼谁冷水,只是觉得智能电动车这行,最该警惕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自身信用系统的塌陷。信任这东西,不光由硬件技术支撑,更要有完善的售后和服务条款、硬核执行和危机应对。一次断网事件,掀开了整个智能互联产业的“遮羞布”,厂商和服务商都有责任,不是赔个会员包,把锅转嫁给用户就能解决。看似是个“网络中断”,其实是整个链条的“信任系统短路”。光靠消费者“适应新常态”,只会让行业信心越来越低。

最后,还是呼吁一句:智能车行业要有行业自律,要有真正的透明化合同和保障,别到关键时刻翻脸不认人。这事儿能不能警醒行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咱们不乐观,但至少,买车时多长个心眼儿,别全指望天上掉馅饼。毕竟,开得了车的,最终还得开得起流量。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