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茶余饭后,可能都在聊一个事儿,就是关于比亚迪的销量。
咱们都知道,比亚迪这几年跟坐了火箭一样,卖得特别火。
它在2024年底的时候,信心满满地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说2025年要卖出550万辆车。
这个数字一出来,大伙儿都觉得比亚迪这是要上天啊。
可是,时间到了2025年年中,情况似乎有点变化。
比亚迪自己出来把全年的销量目标,从550万辆调低到了460万辆。
这一下,很多人心里就开始打鼓了,觉得是不是比亚迪跑得太快,有点跑不动了?
毕竟,2025年的国内汽车市场,那叫一个热闹,特别是新能源车,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新品牌、新车型冒出来,大家都在抢地盘。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觉得比亚迪500万辆的坎儿可能都过不去的时候,突然又有一个更吓人的预测传了出来,说比亚迪到2026年,销量能冲破600万辆大关。
这就让很多人看不懂了,今年目标都调低了,明年怎么还敢往高了说?
这到底是吹牛不上税,还是人家真的在憋什么大招呢?
这事儿咱们得好好捋一捋,看看比亚迪的底气到底在哪。
首先咱们得说说,为啥2025年比亚迪的销量没达到最初的预期。
很多人都觉得,问题可能出在了最核心的部件上,也就是电池。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当年刚出来的时候,确实是王炸。
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安全,用针都扎不穿,不起火,而且成本还控制得很好,所以比亚迪的车能卖得又好又便宜。
这就好比一家餐馆,靠一道招牌菜火遍了全城。
但是,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别的餐馆也在拼命研发新菜。
当别家的电池技术在进步,能量密度越来越高,也就是说,同样重量的电池能存的电更多,车子能跑得更远的时候,第一代刀片电池在这方面就显得有点不够看了。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很多想买比亚迪的消费者,心里都在犯嘀咕:“比亚迪的车是好,但这电池技术是不是有点老了?听说第二代马上就要出了,要不我再等等?”结果,大家等啊等,说好的升级迟迟没来,耐心就慢慢被耗没了。
有些人等不及,就转头去买了别家刚出的新款;有些人呢,就干脆拿着钱继续观望。
你看,就因为一个技术更新的节奏没跟上,直接就影响了实打实的销量。
不过,就在大家觉得比亚迪是不是在技术上“挤牙膏”的时候,一个重磅好消息传出来了。
有消息说,比亚迪压根就没打算小打小闹地升级,而是直接跳了好几级,在浙江台州的工厂,已经开始生产第六代的刀片电池了。
这个消息要是真的,那可就不是小升级了,简直是脱胎换骨。
咱们用大白话解释一下这个第六代电池好在哪。
第一,它的能量密度肯定会大大提高。
这就好比以前一个背包只能装一天的干粮,现在同样大小的背包,能装三天,车子自然就能跑得更远。
第二,能量密度高了,就意味着达到同样的续航里程,电池可以做得更小、更轻。
车子的重量减轻了,就像一个人减肥成功一样,跑起步来更轻松,也更省力,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能耗会降低。
第三,电池变小了,车子底盘的空间就省出来了,设计师就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空间,要么让车里坐着更宽敞,要么就能装下更多的东西。
可以想象,这种顶级的电池技术,一开始肯定会用在比亚e迪最高端的车型上,比如仰望和方程豹,先把品牌形象拉上去。
等技术成熟了,成本降下来了,再慢慢用到王朝和海洋网这些大家买得起的主力车型上。
这么一来,那些因为电池技术而犹豫的消费者,不就又回来了吗?
说完了车子本身,咱们再聊聊用车体验里最让人头疼的一件事:充电。
很多人之所以不敢买电动车,就是怕充电麻烦,续航焦虑。
跑长途的时候,在服务区排队等充电桩,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那种感觉太糟糕了。
比亚迪也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并且已经在布局他们的下一个“杀手锏”了,那就是兆瓦闪充技术。
这个词听起来很专业,但效果很简单,就是让充电变得跟加油一样快。
设想一下,你开车进服务区,插上充电枪,然后去上个厕所,买瓶水,回来的时候,车子电量就充满了大半,又能跑个好几百公里。
如果真能实现,那电动车最后一点不如油车的地方也就被补上了。
当然,光有这个技术还不够,得让大家都能用得上才行。
所以比亚迪现在正在做的,就是大力建设这种超级快充站。
这步棋走得非常妙,一方面,它能极大地促进自家车型的销售,你想啊,“买我的车,就能享受全国最快的充电网络”,这话多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比亚迪也是在为整个行业的未来铺路。
当所有人都还在讨论快充的时候,比亚迪已经在实践“闪充”了。
这不仅是在抢占市场,更是在为未来更先进的电池技术,比如传说中的固态电池,提前打好基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比亚迪的眼光已经不只局限在中国市场了。
国内市场虽然大,但竞争也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可以说是“卷”得不行。
要想实现更大的增长,必须走向世界。
比亚迪的出海战略,跟别的车企零敲碎打地往外卖几台车完全不一样,他们是海陆空一体化地在推进。
最让人佩服的,是他们居然自己造了好几艘巨大的滚装船,专门用来运汽车。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这样就能把运输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
国际海运的价格说涨就涨,舱位也紧张,有了自己的船队,就能保证比亚迪的车能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准时送到海外客户手里。
除了自己运,他们还在南美、欧洲等地直接建工厂。
在当地生产汽车,不仅可以省掉高昂的关税,让车价更有竞争力,还能给当地创造就业,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在海外很多地方,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处在刚起步的阶段,竞争远没有国内这么激烈。
当一辆技术先进、配置齐全、设计漂亮的比亚迪电动车,卖得比当地很多老牌燃油车还便宜时,国外的消费者自然会用钱包投票。
所以,综合来看,2025年销量的短期调整,更像是比亚迪在为下一次起跳做准备。
随着更厉害的电池技术开始应用,充电网络越铺越广,以及海外市场这台新的增长引擎全面发动,2026年冲击600万辆的目标,听起来就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正在逐步实现的宏伟蓝图了。
那些曾经被合资品牌、进口品牌占领的市场份额,正在被像比亚迪这样的中国品牌,凭借实打实的技术和产品力,一点点地拿回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