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最热闹的莫过于魅族前高管李楠和科技博主兔撕机的隔空喊话。李楠一句“小米SU7 Ultra和理想MEGA价格都崩了”,直接把两家车企推上风口浪尖。兔撕机反手回击,说李楠“带节奏”,还强调自己手里两辆车价格都稳如老狗。这场争论看似是观点交锋,实则藏着新能源车市场最真实的消费逻辑——价格波动背后,到底是真崩盘还是市场正常调整?
先说小米SU7 Ultra。这车从52.99万上市起就争议不断,有人说它性能对标保时捷,也有人吐槽定价虚高。最近二手市场确实出现价格松动,开票价50万的新车,半年车龄的二手价能压到45万左右。不过要注意的是,新车每周销量仍有数百台,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单月能卖300多辆。这说明市场并非完全不买账,更多是早期尝鲜用户急于脱手,而刚需买家还在观望。
反观理想MEGA,去年上市时55.98万的价格确实让不少人咋舌。但最近三个月销量悄悄爬升到每月2000多辆,7月更是冲到2800辆。虽然比不上Model Y的江湖地位,但作为50万级纯电MPV,这个成绩已经能吊打一众传统燃油MPV。有意思的是,兔撕机特意强调自己手里的MEGA价格稳定,可能是在暗示:真金不怕火炼,市场会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价格波动这事,得看怎么定义“崩”。如果拿新车指导价和二手价对比,SU7 Ultra确实有落差,但这在豪华车市场并不稀奇。保时捷Taycan新车落地80万,开两年二手价也能跌到50万。关键要看产品力是否对得起价格。SU7 Ultra的1.98秒破百、1548马力这些参数,放在同价位燃油性能车里确实能打。而MEGA的710公里续航、5C快充,也实打实解决了纯电MPV的续航焦虑。
市场反应最诚实的地方在于:真觉得亏的人早跑了,留下来的要么是真爱粉,要么是刚需用户。就像深圳的SU7 Ultra车主,提车三个月转手亏5万,但该开还得开——毕竟50万买个纽北圈速6分46秒的车,放在燃油车市场得翻倍价格。而理想MEGA车主更务实,他们看中的是奶爸车里罕见的智能座舱和充电效率,价格波动反而成了捡漏机会。
说到底,新能源车市场还处在“技术迭代快于品牌沉淀”的阶段。小米用手机行业的“锚点定价”撕开豪车市场缺口,理想靠精准用户运营稳住基本盘,这都是新生代车企的生存智慧。与其纠结“价格崩不崩”,不如看看产品迭代速度:SU7 Ultra明年要出改款,电池成本还能再降18%;MEGA的改款车型也在路上,800V平台一上,续航直接干到800公里。
这场争论最值得玩味的是消费者心态的变化。三年前花30万买Model 3的人,现在看着20万的新款不敢眨眼;如今花50万买国产高端车的用户,反而更愿意为技术升级买单。就像有车主说的:“早买早享受,晚买有折扣,新能源车的保质期可比手机短多了。”
数据来源:什么值得买、懂车帝、新浪科技、太平洋汽车问答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