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成绩单亮眼!中国新能车加速驶入全球

最近,咱们中国汽车工业交出了一份让人眼前一亮的“期中答卷”——2025年前三季度,多项关键经济指标增速迈入两位数!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数据回暖,更标志着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型正在加速落地。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满大街跑的绿牌车越来越多。今天小夏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突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又是如何在全球赛道上一路狂飙的?

先来看一组硬核数据。今年前九个月,我国汽车产销双双同比增长超1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更是猛增30%以上,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6.1%。更让人振奋的是,前三季度汽车出口量突破495万辆,同比增长接近15%,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而在出口车型中,新能源车占比超过35%,平均每卖出3辆中国车就有一辆是电动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51014)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不再是单纯靠性价比“走出去”,而是以技术、品质和品牌,真正开始主导全球新能源市场的格局。

那为什么我们能跑这么快?核心答案就两个字:技术

过去大家说“三电”是新能源车的心脏,现在咱们不仅把心脏造得更强,连大脑、神经、骨骼都在全面升级。

在快充技术方面, 比亚迪全球首发“兆瓦闪充”技术,峰值充电速度达“1秒2公里”。 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神行超充电池也在能量密度和快充能力上持续突破,让“续航焦虑”正成为过去式。在智能化方面,华为云发布CloudVeo智能驾驶云服务,用先进算力为智驾提速。

还有智能座舱、空气悬架、线控转向、一体化压铸……这些曾经只在豪华车上才能见到的配置,如今在中国品牌的主流车型上已屡见不鲜。技术的快速迭代,让中国新能源车形成了“越级体验、降维打击”的竞争优势。

技术强了,产品自然受欢迎。而真正的试金石,是海外市场。中国车企凭借高研发效率和高投资效率,在出海中形成显著成本优势。数据显示,中国车企全新车型研发周期约18个月,仅为外资的一半。投资效率上,2024年中国车企单车折旧摊销均值仅为外资的73%(数据来源:申万宏源券商研报,250821)

今年的欧洲街头,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挂着中国车标的电动车。在泰国、马来西亚、巴西、挪威,中国品牌的新车不仅卖得好,还卖得贵。蔚来在德国售价高达6万欧元,依然供不应求;名爵在英国连续多月位居纯电车型销量榜首;比亚迪海豹、元PLUS在澳大利亚一上市就被抢空。

实际上,不只是整车出海,我们的产业链也在全球扎根。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厂,为奔驰、宝马就近供货;上汽在泰国打造新能源汽车基地;比亚迪在巴西建设全产业链园区。从“商品输出”到“技术输出”再到“生态输出”,中国车企正在构建属于自己的全球版图。

可以说,今天的中国汽车工业,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市场换技术”的跟随者,而是新能源时代的规则制定者之一。

那么作为普通投资者,怎么才能搭上这班高速列车?如果你看好新能源汽车的长期趋势,不妨关注一只布局清晰、流动性好的工具型产品——新能源车ETF(代码515030)。这只ETF跟踪的是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一键打包了新能源车产业链上最具代表性的龙头企业。从上游的锂电材料、电池巨头,到中游的电机电控、智能驾驶系统,再到下游的整车制造,新能车行业的核心资产全都囊括其中。非常适合想长期布局新能源赛道的朋友。

当然,任何投资都不能只看风光的一面。新能源汽车行业也面临竞争加剧、技术迭代快、海外政策波动等挑战。短期股价难免有起伏。

回头看,十年前谁能想到,中国汽车会在新能源时代实现全面反超?而现在,我们正站在一个更大的历史节点上——电动化只是起点,智能化、网联化、全球化才是未来。当一辆辆印着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驶向世界,带走的不仅是订单和利润,更是技术标准、用户体验和品牌认同。这场出行革命,才刚刚开始。

前三季度成绩单亮眼!中国新能车加速驶入全球-有驾

风险提示:1.以上基金为股票基金,主要通过投资目标ETF间接跟踪标的指数,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2.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于投资人的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法律文件。3.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4.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者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5.基金管理人的适当性匹配意见不表明其对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6.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匹配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的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存在差异。7.本页面基金产品风险等级由基金销售机构提供,且投资者应符合销售机构适当性匹配原则。8.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承诺或保证。9.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要》等基金法律文件,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10.本页面产品由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11.基金产品历史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12.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